古时候有个人叫做乐羊子,他有一个十分贤惠的妻子。
有一次,他出门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拜师求学。刚去了一个月就回来了,当时他的妻子正在织布机旁织布,十分惊讶地问他:“学业修完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乐羊子答道:“学业还没有修完,但是好难,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并且我好想你,所以抽空回来看看你。”
他以为妻子会非常高兴,没想到妻子二话没说,拿起剪子就将刚刚织完的一块布咔嚓几下子剪坏了。乐羊子连忙阻拦妻子,看着破烂不堪的织布,叹着气说道:“这么好看的一块布,马上就织完了,怎么把它剪了呢,太可惜了。”
妻子答道:“这织布机上的布,是我一点点辛苦织出来的,有时候甚至熬夜织布,现在把它剪断了,就等于前功尽弃,之前的所有努力和时间都算是白费了。你求学读书,难道不也是这个道理吗?”
乐羊子听后十分惭愧,马上离开了家,继续拜师求学去了。
即便如此,半途而废行为却屡见不鲜,不仅发生在乐羊子的身上,也发生在我们自己的身上。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信誓旦旦地想要学会一种技能,学到一半的时候却发现太难了,之后放弃了或者改学了其他技能?
明明知道放弃是不好的,可是为什么还会重复上演?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心理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交互作用下极易产生对目标行为的负面影响,并且这种负面影响多发生在行为的“半途”附近,称之为半途效应。
1.使目标选择变得合理
目标选择得越不合理越容易出现半途效应。比如一个人的目标设置得过高,任务本身完成起来就有些困难,假如意志力不是超强的话,半途效应发生作用就容易造成半途而废的结果。而目标设置得过低,则会使人产生倦怠心理,同样会半途而废。
2.增强个人意志力
意志力强的人往往不太容易受到半途效应的影响,因为他们强大的意志力总是能够指引他们坚持下去。如果觉得自己意志力较薄弱,做事情的时候可以从简单的做起,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经历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由于半途效应产生放弃的情况。
徐特立同志50多岁的时候产生了学习法文的想法,因为他的记性很差,工作还很忙,所以,刚开始的时候他只要求自己记住1~2个单词就可以。
最终,他掌握了法语。
如果在一开始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徐特立同志就从困难的做起,计划任务极有可能完成不了,他的信心也会锐减,学习的积极性也会下降。这样一来,即使他平时是个较有毅力的人,在“半途效应”的影响下,也会打退堂鼓,最终导致学会法语的目标无法实现。可见,由简单到困难的工作或学习方法正是培养意志力的好方法。
上一篇:盘点那些“迷惑操作系列”系列,美女教师这波操作太可爱了
下一篇:脸上为什么会长脓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