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老四团,正式名称为“新四军第二支队第四团”,是由闽西、闽粤交界及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联合组建而成的。这一团体的第一营是通过重新整编的闽南红三团而形成的,整营大约由300多名士兵构成,营长是池义彪,而他的副营长是廖成美。在1955年,两人都参与了军衔授予仪式,廖成美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而池义彪仅获得了上校的军衔,这其中的不同令人颇感好奇。
池义彪的革命生涯可以追溯到1929年,他当时年仅十几岁就加入了少先队。两年后,池义彪调入工农红军长汀县独立团工作,他在其中表现出色。在1932年下半年,他经过层层选拔,成功进入瑞金的工农红军学校进行深造。在中央红军即将开始长征之际,他已经担任红军的连长。但是,他选择了留在闽西,投身于艰苦的游击战斗。在这段时期,池义彪担任着由红九团改编成的闽西岩连宁游击支队的副支队长,同时兼任第二大队的队长,成为一名兼具指挥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副团级干部。
与之相比,廖成美的革命历程起步稍晚,他在1935年才加入红军游击队,但他职务的晋升却异常迅速。当年,他便被任命为龙岩独立营第一连的指导员。在他被编入新四军之前,他已晋升为闽西抗日义勇军的连指导员。在红军时期,廖成美主要负责连级的工作,但他迅速发展和成长的速度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
尽管在红军时期,池义彪的职务是高于廖成美的,但在后来职务晋升的过程中,池义彪却未能取得显著的快速发展。在抗日战争期间,他们都在新四军里努力工作。1940年11月,池义彪被任命为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二纵队第六团的团长,从而晋升为团级干部。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在1941年初,廖成美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第六旅第十八团的政治委员,比池义彪晚了几个月才开始担任团级职务。
在解放战争的期间,池义彪被指派到东北地区工作,而廖成美则留在华东地区。池义彪主要为东北军区的地方部队服务,而廖成美则在华东野战军的主力部队中任职。显而易见,相较之下,主力部队的发展机会要远远优于地方部队,这也是导致池义彪职务晋升缓慢的原因之一。在1948年,他仍然担任辽南独立第一师警卫第二团的团长。而廖成美则在1946年就已经升任华中野战军旅政委,具体的职务是华中野战军第十纵队第六旅的旅长。
到了1949年,军队进行了统编改革,廖成美被任命为第102师的首任政委,成功跻身于正式的师级干部行列;相对而言,池义彪则担任东北军区第164师后勤部的政委,职务为副师级干部。在1952年,全军进行评级时,廖成美已担任华东军区炮兵政治部主任,并被评定为准军级干部,而池义彪则在东北军区装甲兵技术部担任政委,评级为副师级干部。这样的分歧使得两者在职务上产生了明显的差异。
上一篇:气象热点访谈|40℃高温来袭!5月的北方为何这么热?
下一篇:顺产后多久会有奶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