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纪之交,俄罗斯的一家媒体曾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旨在推选“俄罗斯世纪风云人物”。在这次调查中,列宁毫无悬念地位列榜首,成为了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这一现象在2000年12月31日得到了生动的体现——那一天,数以千计的俄罗斯民众蜂拥而至,排队进入莫斯科红场,前往列宁墓瞻仰他的遗容。这一场景足以说明,列宁在俄罗斯人民心中依然拥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力。
时至今日,列宁已经去世100年,苏联解体也已有超过30年的历史。在如今的俄罗斯,马列主义早已不再是主流思想,苏联也早已成为历史。然而,俄罗斯政府却没有禁止民众参拜列宁墓,甚至也没有动议将列宁的遗体迁离红场。更为引人注目的是,俄罗斯每年还要从国家财政中拨出数百万美元来维护列宁墓。
俄罗斯对前政权创始人的墓地如此优待,这在世界范围内是极为罕见的现象。为何俄罗斯会如此独树一帜?是因为要铭记历史,还是与现实的政治需求有关?
回溯到1918年夏,列宁遭到社会革命党女党员卡普兰的刺杀,几颗浸有烈性毒药的子弹射中了列宁。尽管他立刻接受了治疗,但这次袭击使列宁的健康状况急剧恶化。后来,列宁长期承受着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导致多次中风和健康恶化。列宁在1923年3月因病陷入了完全瘫痪的状态,甚至丧失了言语和工作的能力,最终失去了继续从事政治工作的可能。
1924年1月21日,列宁的病情迅速恶化,最终在当晚18时50分,列宁因脑溢血不幸去世,享年54岁。作为一位为无产阶级奋斗一生、为工农群众做出巨大贡献的革命家,列宁未能抵挡住死神的召唤。
列宁的去世震动了整个苏联。在苏共党代表大会上,加里宁泪流满面地宣布列宁的死讯,许多代表也因悲痛难抑,纷纷落泪。在此后的遗体处理问题上,列宁的妻子克鲁普斯卡娅等部分领导人主张土葬,而另一部分领导人则希望保存列宁的遗体。最终,经过苏维埃主席团表决,决定将遗体永久保存。
1924年1月,斯大林请来了当时最著名的生物化学家斯巴尔斯基和病理解剖学家沃尔普诺夫,为列宁遗体的保存而努力。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最终采用了一种新的防腐方法,使得列宁的遗体得以保存,并且建造了临时的松木墓。之后,列宁墓经过几次修建和改造,成为了俄国重要的历史遗迹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解体后,关于列宁墓的争议逐渐浮现。1991年,部分人提出将列宁遗体迁往其故乡乌里扬诺夫斯克,或是干脆将遗体埋葬。然而,这些提议始终未能付诸实践,主要由于俄罗斯人民的强烈反对,及俄罗斯政府的政治考量。
尽管如此,一些俄罗斯民众依然怀念社会主义时代的福利,尤其是在今天俄罗斯社会分化严重的背景下,列宁的形象在一些人心中仍然具有巨大的象征意义。
2010年,列宁去世86周年时,俄罗斯的普通百姓继续前往列宁墓前,向这位历史伟人表达敬意。更有不少新婚夫妻,在婚礼后专程前往列宁墓献花,以此表达他们对列宁的敬仰。
历史的长河中,列宁无疑是俄罗斯近现代历史中一个光辉的符号。即使今天在俄罗斯的民族主义浪潮中,列宁的形象有所争议,但这位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依旧是俄罗斯历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2020年4月22日是列宁诞辰150周年纪念日,这一特殊的时刻让人们再次回顾列宁的历史功绩。在全球疫情蔓延的背景下,列宁曾经推翻沙皇专制、领导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再次被提起。列宁不仅改变了俄罗斯的历史,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列宁的思想和革命精神,影响了世界各地的无产阶级运动,也让他成为了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革命家之一。在俄罗斯,无论现实政治如何变化,列宁的遗体仍然在红场上静静地守护着那段历史,成为俄罗斯人民永远铭记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