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俄总统视察库尔斯克并遭遇袭击的事件引发了广泛讨论,但我们是否应该也问一个问题:他到底是为什么要去那里?
有报道称,俄总统在当时甚至戴上了头盔进行视察。既然这次行程如此艰难,为什么他还要坚持亲自前往?
从报道来看,俄总统考察的是一座正在建设中的电站。但我们不妨提出一个更合理的假设,那就是他冒着如此大的风险、远赴库尔斯克,绝不仅仅是为了简单的视察任务。
那么,他此行的真正目的究竟是什么?
除了这一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精心策划的袭击行动究竟得到了什么成果呢?我们不妨逐一分析。
5月20日,当地时间,俄总统乘坐直升机前往库尔斯克。这本应是一个非常隐秘的行程,但却被乌克兰军队提前侦察到,并派遣无人机发起了袭击。可以说,这次行动非常险象环生,因为直升机飞行的高度并不高,乌军的无人机完全有能力将其击落。幸运的是,俄军的防空系统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拦截了无人机,泽连斯基的计划因此未能得逞。
事实上,俄总统早在今年3月就曾视察过库尔斯克。回顾那次访问,我曾分析过,这是他向俄军发出的“冲锋号角”,意味着库尔斯克的决战实际上已经悄然开始。果不其然,到了4月,俄军重新完全掌控了库尔斯克,乌克兰军队被迫撤退,库尔斯克战役结束,持续了大约8个月的战斗终于画上了句号。
那么,为什么这次他再次前往库尔斯克呢?从时间的节点来看,这也是俄军收复库尔斯克后的首次到访。因此,可以推测,俄总统此行有两个主要目的。
首先,他要向外界宣扬胜利,激励士气。我们知道,库尔斯克曾是乌军成功突破俄军防线并深入俄境的唯一地区,且长达8个月之久,战斗异常艰难。尤其是在初期,俄军的准备不足,乌军的推进速度异常迅猛。因此,库尔斯克的重归俄军控制不仅仅是一块土地的胜利,更象征着俄军的整体胜利。这种胜利的宣扬,不仅对军队是巨大的鼓舞,对民众也是重要的精神支持。
其次,俄总统此行也是为了安慰库尔斯克的民众,并为战后重建作出安排。对库尔斯克的居民来说,8个月的战斗是一段极为痛苦且难忘的经历,许多人失去了家园,甚至亲人。因此,俄总统亲自前往视察,除了表明胜利,也让民众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同时,战后库尔斯克必将面临许多重建工作,俄总统此行也是为了做出相关安排。
那么,俄总统的这一行程值不值得呢?从某种角度来看,毫无疑问,值得。因为这不仅仅是一次视察,更是一次政治和心理上的胜利。尽管在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插曲”,但考虑到俄总统的背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这些都无法动摇他的决心。从他戴着头盔出行的举动来看,可以看出他不仅仅具备勇气,还展现了坚定的决心,值得尊敬和赞赏。
而泽连斯基的这一精心策划的袭击行动,到底达到了什么效果呢?显然,他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果。我们都知道,乌军的这一行动是经过周密部署的。从获取情报到制定计划,再到具体执行,每一环节都异常复杂,尤其是想要知道直升机的飞行路线,这需要付出相当大的努力和代价。
然而,尽管泽连斯基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结果却让人失望。首先,俄总统安然无恙,袭击的目标未能实现。其次,乌军的这一行动引来了俄军的猛烈报复。据媒体报道,5月23日深夜至24日凌晨,俄军向基辅发射了14枚导弹和约250架无人机,随后24日晚至25日凌晨又发射了69枚导弹。仅仅在两天时间里,乌克兰就遭遇了近百枚导弹的攻击,这便是泽连斯基的“收获”。
可以说,泽连斯基如此大费周章,最终却得到的是如此沉重的代价。我们不禁要问,这样的做法是否明智?在两国刚开始恢复接触的时刻,泽连斯基却选择以袭击俄总统来加剧双方的紧张关系。若俄方因此中断谈判,那乌克兰的损失恐怕将更加惨重。
然而,观察当前的局势,我们可以看到,尽管俄军对乌克兰进行了报复,但他们依旧坚持与乌克兰进行谈判。这表明,俄方并未对这次袭击过于计较,他们的根本判断是,继续战争无法带来更多收获,只会耗费更多资源。因此,只要能够维持对乌东四地的控制,俄方愿意通过谈判解决问题。
基于这一分析,我认为,俄乌双方的谈判很可能会继续下去。尽管实现停火可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达成的目标,但希望在今年内能够达成协议。
最后,我们不禁要思考,在停火协议达成之后,泽连斯基个人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