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19.9元的950毫升光明新鲜牧场高品质牛乳,竟以4.9元的 “地板价” 促销;优倍鲜奶买一赠一,1.5L 鲜奶仅13.8元、2L酸奶低至7.79元……近日,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光明乳业产品出现罕见低价促销潮。
如此大规模的低价促销,看似是商家让利消费者的惠民之举,实则折射出光明乳业背后的经营困境:曾与伊利、蒙牛并称 “乳业三强” 的它,如今市场地位逐渐边缘化,与头部品牌的差距越拉越大,三强鼎立的局面几乎不复存在。光明乳业想要重新夺回市场地位,可谓任重而道远。
业绩持续下滑
近日,记者调查发现光明乳业旗下产品掀起罕见低价促销浪潮。京东平台上,950毫升装“光明新鲜牧场高品质牛乳”尤为醒——这款原价 19.9 元的鲜奶,促销价低至 4.9 元,折扣力度达75%;记者走访线下超市时可见,线下商超的促销场景同样火热,光明品牌约九成产品均参与打折活动;明星产品 “光明优倍” 推出 “买一赠一” 活动,消费者仅需 18.9 元即可带走两份(合计 1.9L)。社交平台上,多地消费者晒出 “白菜价” 账单:1.5L 装鲜牛奶仅售 13.8 元,2L 装光明酸奶甚至低至 7.79 元,部分网友惊叹 “价格比矿泉水还便宜”。
京东平台上,950毫升装光明新鲜牧场高品质牛乳仅售4.9元
如此大规模的低价促销,看似是商家让利消费者的惠民之举,实则折射出光明乳业背后的经营困境。
翻看近年财报可以发现,光明乳业的财报数据却不容乐观。其营收在2014年就已突破200亿元,此后数年一直在200亿元左右徘徊;2021年,光明乳业营收来到历史高点292.06亿元,此后开始下滑。
2021年至2024年,光明乳业的营收一路下滑,分别为292.1亿、282.1亿、264.9亿、242.8亿,一路滑坡的业绩表现在头部上市乳企中也是独一份。到了今年一季度末,光明乳业的业绩进一步下探,营收同比减少0.76%、归母净利润进一步下滑18.16%。
再将目光投向盈利能力,近年来,光明乳业的净利润始终在3亿元至6亿元区间徘徊,增长乏力。对比来看,截至2024年,伊利同样面临营收和净利润的双双下滑,但伊利的营收规模仍是光明的4.8倍,净利润更是达到光明的11.7倍;而蒙牛2024年营收是光明的3.7倍,707.3亿港元的市值也达到光明的5.6倍。
曾经乳业三强并立的局面中,光明乳业逐渐掉队,与伊利、蒙牛的差距愈发明显。三强鼎立的局面几乎不复存在,乳业市场成为伊利和蒙牛的两强争霸,光明乳业想要重新夺回市场地位,可谓任重而道远。
低温奶走货“不畅”
光明乳业为何掉队,根源在于赛道选择的战略差异。光明乳业早期凭借低温奶发展壮大,在巴氏奶领域建立先发优势。但巴氏鲜奶对冷链、配送半径及牧场半径的高度依赖,严重制约了其全国化扩张步伐,使其市场版图长期局限于上海。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伊利、蒙牛在20世纪90年代引进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与利乐无菌包装技术,凭借常温奶突破物理距离限制,迅速抢占全国市场,让光明乳业在上海的 “大本营” 也不再稳固。2024年,光明乳业上海市场营收67.29亿元,同比下滑5.39%。
来源:公司财报
上一篇:夏天出汗如何不脱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