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中午好。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刷到过这样一种视频:
在大街上随机跟踪一只小狗,让它感到莫名其妙。
这类视频的热度很高。
很多人没意识到,视频里这种用施压的方式来取乐的行为,无异于高位者的霸凌。
被选中的小狗从不安到慌不择路,明显受到了惊吓。
更糟糕的是,游戏还在继续,只是被瞄准的对象从小狗变成了人类女性:
一部分短视频男博主开始挑战“深夜护送100个陌生女孩回家”。
我们至今不清楚率先发起这项挑战的人到底是咋想的。
只知道他们大言不惭地管这种行为叫做“日行一善”。
这些男博主会专门挑选独自夜行的年轻女性,紧随其后一路“护送”她们回家。
几秒钟的视频里,无一例外都是女孩们被吓到狂奔的背影。
别看这些博主个个都喊着做好事的口号;
其实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恐慌。
在夜黑风高的街头被一名陌生成年男性尾随,已经可以说是像惊悚片一样的体验。
这些博主们不但不满足于跟踪的行为,还会故意制造一些误会。
一旦女孩们警觉地回头,他们就会发出怪笑、露出狰狞的表情;
女孩们被吓到拔腿就跑,他们就像亡命之徒一样加快速度,生怕追不上。
无论这些挑战者们如何解释自己是出于好意,我从他们的镜头和文案里都看不出一点真心。
比如就有长期更新此类视频的男博主,将系列命名为“抓100个老婆回家”。
有时候我真的觉得,或许比起互联网这碗饭,更适合他们的是牢饭。
他们嘴上说的是随机护送,实际会认真挑选每个跟踪对象。
“一看就是已婚的”不送;
“不好看的”不送。
我也是头一回听说,做好事还要卡颜的。
碰上同意护送的,还要暗示对方能不能“抱一下”。
碰上警惕性较高的,当街嚷嚷“别让她跑了”。
追不上还要跟兄弟们道歉,现在的女孩太狡猾,说跑就跑。
有的甚至会直接开口问拉客的三轮车师傅要人:“这个小姐姐给我可以不”。
对他们而言,女性不是女性,是可回收、可转手的资源。
哪怕已经将弱者逼到近乎崩溃,他们还是会把自己的行为美化成一种义举;
你要是抗拒,那你就是不识抬举。
有女孩走夜路的时候发现,身后的轿车一直打着灯缓缓尾随自己。
她试图逃跑,没想到车主一脚油门追上,还邀请她上车,理由是怕她一个人走夜路不安全。
女孩一再拒绝后,车上三个男人同时抱怨:“这女的脾气有点犟”。
虽然有个别博主找补说自己的视频只是摆拍的,但我还是觉得愤怒。
去年出现类似的视频时,就有网友表示:
这种挑战并不能传递善意,反而给了那些真正图谋不轨的人一个掩盖动机的理由。
更何况无论视频内容真假,将女性安全娱乐化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种施暴。
当这些男博主用“娱乐挑战”瓦解女性的社会安全感,并把女性的求生反应当成笑料;
而他们自己则从中享受到一种近似狩猎的快感的时候。
我只想用《编辑部的故事》里的一句台词来评价:
“道德一旦沦为虚伪,就是最下流的”。
我相信没有女性会觉得这类视频是好玩的。
因为它一定会让你想起一些“差点以为逃不掉”的时刻。
来自世界各地的犯罪调查和实证研究表明,大多数女性都害怕在公共场所遭受潜在的暴力侵害。
加拿大就开展过一次关于“女性恐惧”的调查,结果显示:
75.4%的女性会在独自乘坐公共交通时感到害怕;
61%的女性会在晚上一个人回家时感到害怕;
81.3%的女性独自一人待在室内停车场时会产生紧张情绪。
甚至有人连独自待在家里都会害怕。
几乎每个独居女性都试过购入防身工具、升级安全系统,但还是不敢放松警惕。
一般情况下,我们会得到两种建议:
如果不能找一个异性一起生活,那就假装家里有一个异性。
但很多时候,女性恐惧的根源并不是“身边没有异性”。
可能你也在坐地铁的时候,为他人有意或无意的靠近焦虑过。
就算对方真的没有恶意,但下了车之后你还是会因为自己总是要承受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而感到委屈。
可能每次在夜里打车,你都会一路死死攥着手机紧盯导航。
司机一点不合理的行为都会让你警铃大作,甚至心率加速到想要呕吐。
可能当封闭的电梯里只剩下你和另一个陌生异性,而对方此时一直在打量你,甚至开口跟你搭话;
你再怎么努力保持镇静,还是会生出一阵脊背发凉的恐惧。
还有一种更细微更日常的恐惧,来自于男性凝视。
我们恐惧的并不是他们的目光,而是这种凝视可能会带来的后续行为。
《看不见的女性》里就曾提到过:
“从被人吹口哨,到被不怀好意地瞥视,再到被人用‘带有性暗示的语言诋毁并追问名字’,所有这些行为都不算是犯罪,但它都加重了遭受性威胁的感觉。
被盯上的感觉,身处险境的感觉——事实上,这些行为很容易升级。”
逐渐逼近的呼吸声和脚步声,带着攻击性的眼神和笑容,对女性来说都是惊魂时刻。
我们被迫养成了过度的自我保护意识,所以不惜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后果。
我在某社交平台上搜索“被尾随后”,出现了三百多万条相关帖子。
几乎每一条都交织着恐惧、愤怒、后怕的情绪。
娱乐化女性安全这件事不该轻拿轻放。
好在平台已经着手下架此类视频,官方点名抨击了这种畸形流量。
热衷于“护送挑战”的男博主,以及这类视频的受众们,显然无法对大部分女性的恐惧感同身受。
那不是某个恶性社会事件引发的阶段性恐惧,而是从我们记事起就伴随着我们的结构性恐惧。
不止一个女性网友说,好像人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为自己的安全担惊受怕。
这样总是活在恐惧中的人生,是否能算是真正的人生?
作者 / 左 拉
编辑 / 奇 妙
设计 / JANE
注:图片来自于网络
后台回复“加群”,进入读者粉丝群
别再把“跟踪”
包装成“保护”了
↓↓❌↓↓
上一篇:延安特产有哪些土特产
下一篇:滁州步行街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