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大还是月亮大?”“天王盖地虎,下一句是什么?”最近有不少乘客反映,在打网约车时常常遇到此类无厘头的问题,然后被司机以“双方协商不一致”为由拒载。
“答题拒载”的现象让很多网友直呼奇葩,反映出的却不只是司机的服务态度问题,而是整个网约车行业面临的内卷困局。
据媒体报道,这种情况大多出现在一口价、特惠车等超低价订单中。过低的运价不仅让司机得不到利润,有时还可能亏本。如果无故拒接,更要面对下调评分、不派好单、直接扣钱等惩罚,于是他们才会想方设法逃避平台分派的低价订单。
司机或许有苦衷,但广大乘客更是无辜的。打车成功,其实就是和司机构成了合同关系,如果一方不愿意履行合同,不管是出于什么样的理由,本质上来说都是违约。而且,乘客选择一口价的原因,绝不只是“贪图便宜”,更是因为这种付费模式可以让价格更透明,避免司机绕路。无论如何,低价订单的成本不应该被转嫁到乘客头上。
可见,“答题拒载”根源还是平台的管理问题。如果平台不及时进行干预或者处罚,只会有更多司机“有样学样”,导致司乘之间的信任被破坏,甚至不断加深两者的矛盾和冲突。网约车平台推出低价订单,能让乘客获得实惠,本是一件好事。但是,不能让平台做了“好人”,司机和乘客却要为此埋单,这并不合理。
必须认识到,一味进行存量博弈,很难有真正的赢家。网约车平台大打价格战,本质上是一种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只会导致资源浪费、效率低下和利润下降。
202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从防止到综合整治,都说明内卷式的恶性竞争在很多行业已经难以为继,到了不得不整治的地步。
在打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比起一味“卷低价”,各平台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实现差异化和高质量发展。价格、速度都很重要,但广大乘客也很在意服务的质量。比如,现在不少网约车司机因为接到了低价订单,结果连空调都不愿意开,给消费者带来了极为糟糕的乘坐体验,最终也只会影响平台的口碑。
别忘了,平台和司机、乘客是一荣俱荣的关系。如果内卷式的恶性竞争持续下去,只会让司机失去满意的收入,乘客得不到高质量的服务,最终导致整个行业的生态恶化。总之,对于“答题拒载”的现象,平台不能无所作为。如果情况得不到改善,那么相关监管部门就应及时出手,切实保障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