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厂纷纷构建金融版图的浪潮中,快手(01024.HK)虽终于迈出了关键一步,逐步开放信用支付产品“快手月付”,试水消费金融领域,但其迟来的金融布局却显得步履蹒跚,难以掩盖背后的一系列困境与隐忧。
快手的金融版图构建始于2020年,相较于支付宝、京东、抖音等早已在金融领域深耕多年的竞争对手,快手的布局明显滞后。尽管通过收购支付机构易联支付、广州欢聚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以及上海盛大保险经纪有限责任公司,快手陆续获得了支付、小贷和保险代理等关键金融牌照,但“老铁支付”等核心产品的迟迟未上线,暴露了其在金融业务推进上的缓慢与无力。
市场上,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美团月付、抖音月付等产品早已占据消费者心智,形成了稳固的市场地位。快手月付的上线,虽试图以37天免息期和快手小店内独占使用的场景形成差异化竞争,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这一优势显得微不足道,难以撼动现有格局。
手握7.12亿月活跃用户,快手在流量上具备一定优势。然而,其用户结构主要集中于三四线城市年轻人、农村用户及学生群体,这些用户收入低、年龄低,消费能力和还款能力相对较弱。这一用户资质的下沉,无疑为快手的金融业务带来了巨大挑战。
在消费信贷领域,用户还款能力是评估风险的关键指标。快手金融业务若过度依赖这一群体,将面临较高的坏账率和信用风险。尤其是在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下沉市场用户的还款压力可能进一步加大,导致快手金融业务的资产质量恶化。
金融行业的合规性是业务发展的生命线。快手金融在推进过程中,已多次遭遇合规问题的困扰。其助贷业务涉及虚假宣传、高利息、乱收费及暴力催收等投诉频发,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快手的品牌形象和市场声誉。
随着监管政策的趋严,金融行业的合规门槛不断提高。快手金融作为后来者,在合规体系建设和风险管理能力上相对薄弱,难以在短时间内达到监管要求。这将严重制约其金融业务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面临监管处罚和市场淘汰的风险。
快手以电商业务为中枢构建了商业闭环,电商GMV的增长是内循环广告和直播业务电商买量的重要驱动力。然而,近年来快手电商GMV增速持续放缓,天眼查App显示,2021年至2024年,快手电商的GMV分别为6800亿元、9012亿元、11844亿元、1389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33%、31%、17%,2024年增速首次低于20%,反映出其电商业务增长的乏力。
电商GMV增速的下滑,不仅直接影响了快手电商佣金的增长,还通过内循环广告和直播业务中的电商买量对其整体营收造成了冲击。今年一季度,快手经营业绩出现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26.08亿元,同比增长8.80%;归母净利润39.78亿元,同比下降3.42%,显示出其商业闭环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受到严重挑战。
快手布局的是货架电商模式,但在品类竞争上并未形成明显优势。传统电商平台如京东、淘宝、拼多多等已通过优势品类占领了用户心智,快手难以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一壁垒。今年一季度,泛货架电商对快手电商总GMV的贡献比例约为30%,显示出其在货架电商领域的竞争力有限。
品类竞争的失利,不仅限制了快手电商业务的增长空间,也影响了其金融业务的拓展。在缺乏优势品类支撑的情况下,快手难以通过电商场景有效推动金融业务的发展,进一步加剧了其金融布局的困境。
快手在金融领域的布局虽已初显雏形,但迟到的舞步、用户资质的下沉、合规风险的高悬、电商GMV增速的放缓以及货架电商无优势等多重困境与隐忧,使其难以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快手金融业务恐难成为其第二增长曲线,未来的发展之路充满挑战与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