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招生简章引发热议:动车组检修技术等3个专业,明确标注“仅招收本科生”。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居然要求本科起点?“本升专”刹那间成为网络热词,这135个招生名额的背后,实则是一条条由市场需求构筑的崭新赛道。(源自人民日报等媒体)
这不是首次。2022年,郑州铁院就试招了30名本科毕业生。三年后,名额增至135人,甚至吸引了研究生报名。数字攀升的曲线,是就业市场最直接的信号。铁路行业,尤其是高铁领域,技术迭代极为迅猛,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然突破传统专科培养的范畴。复杂的动车组检修、精密的高铁维修、高效的运营管理,这些岗位不仅需要熟练操作,更要求扎实的理论基础——光学原理、流体力学、系统管理等本科阶段的知识。当技术更新快过课堂,职业教育“精准对接行业”的优势,便赢得了这些“高学历”考生的理性选择。
对于选择“本升专”的学生,这更像是深思熟虑后的郑重选择。他们中,有人来自就业困难的“冷门”专业,在实验室或招聘会难以看到前景;有人经历职场挫折,面对行业变化急需转行;也有人看准了特定领域对“学历+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渴求。研究生报名读专科,并非盲目;本科生走进职校,也非“自降身价”。学历不是终点,这些主动“回炉”的学生,更像是在重新校准坐标——从“我拥有什么学历”,转向“我能创造什么价值”。
社会对人才的看法也在改变。“白领优于蓝领”的观念逐渐松动。高等教育普及化,学历与就业的强关联被现实打破。教育部数据显示,近十年高职毕业生就业率持续高于普通高校平均水平。
在铁路交通等关键领域,头部职校与大型国企(如铁路局集团)推行的“订单式培养”,为毕业生铺就了从校门直达岗位的通道。郑州铁院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就是明证,其毕业生进入铁路系统的比例和稳定性令人羡慕。薪资待遇也具竞争力,实习工资可观,转正后稳定在6000-7000元区间并享有完善福利待遇。铁路系统相对稳定的特性,更提供了清晰的职业发展空间。
当然,“本升专”绝非解决就业问题的万能良方,亦不意味着职业教育已臻于完美、毫无瑕疵。师资与设备投入的匮乏,专业的同质化等问题,仍然是发展的瓶颈。但这一现象传递出清晰信号:人不必困于“学历茧房”。当社会开始奖励那些一手握理论、一手能操扳手,既有知识底蕴又有精湛技艺的复合型人才时,教育的多元价值和人生的更多可能便得以彰显。
在郑州铁院的实训车间里,那些俯身钻研的年轻身影,或许正比困在写字楼里的“体面人”,更早触摸到技能型社会的未来脉搏。这第二种人——掌握实用高技能、拥有稳定发展平台的人,在当下的就业图景中,确实“赢麻了”。
你会为铁路这样的国企,重读高职吗?欢迎留言讨论
(图源网络,侵联删)
上一篇:鹳雀楼在哪里个城市
下一篇:慷慨的反义词 慷慨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