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个男人,是中国顶尖的科学家,可他却在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候,选择放弃了中国国籍,投向了美国,成为了许多人口中的“忘恩负义”的“白眼狼”。然而,30年后的今天,情况发生了变化,中国的网友们纷纷向他道歉,而美国却对他充满了厌恶与愤恨。最终,这个曾经饱受争议的人,竟然赢得了无数中国人的敬重。那么,这一切究竟发生了什么?
他就是高华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出生在中国。但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他要放弃中国籍,选择加入美国籍呢?他究竟做了哪些事,让美国痛恨,让中国人最终为他道歉,并重新看待他?
要明白这一切,还得从高华建的出生说起。
高华建于1963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家庭的环境为他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这也为他日后取得的学术成就提供了保障。高华建自小对物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中国逐渐崛起的时代背景下,国家急需更多的科研人才。因此,从小他便立志要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他不仅口口声声说要做一个对国家有贡献的科学家,而且始终在努力追求这一目标。为了学业,他每天都泡在书本中,熬夜攻克难题。他的努力得到了回报,尚未完成高中学业的他便以卓越的成绩进入了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的少年班,而他当时仅仅15岁,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少年天才。
然而,这只是高华建辉煌人生的起点。21岁时,他便凭借出色的科研才能,获得了哈佛大学工程科学硕士学位。4年后,他又获得了哈佛大学的工程科学博士学位,随即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担任助理教授。这时,高华建年仅24岁,却已经站在了学术界的顶峰,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内也因有这样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而倍感自豪。
随着他名声的逐渐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机构向他伸出了橄榄枝,诚挚地邀请他回国工作。然而,令大家失望的是,正当祖国最需要他的时刻,高华建却做出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选择了加入美国国籍。这一举动无疑引发了广泛的争议,许多人指责他是忘恩负义的“白眼狼”,为此,他背负了不少骂名。
然而,这些谩骂并没有影响高华建在美国的事业发展,反而似乎帮助他在美国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与认可。美国珍视这位出色的科学家,为他提供了更优质的科研平台。2006年,他凭借杰出的科研成就,成为了布朗大学的终身教授。2012年,他被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2018年又当选为美国科学院院士。高华建的学术之路愈加辉煌,他的年薪也是普通人难以想象的高。
然而,正当高华建在美国的事业蒸蒸日上,国内对他的评价却越来越复杂。30年后,事情出现了转机,国人对高华建的误解开始慢慢消解,甚至不少人开始向他道歉。与此同时,尽管美国曾经给了他优渥的条件,但高华建在海外的表现却让美国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厌恶。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才让两国对他产生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呢?
原来,尽管身在美国,高华建始终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祖国。从他开始在美国任教后,他就一直与中国的教授们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定期交流科研经验,并为中国的科研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帮助。尤其是在对待中国留学生时,高华建表现出了极大的关怀与支持。他经常鼓励留学生要心系祖国、要为国家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在他的帮助下,近20名中国留学生在美国获得了博士学位,并最终回国投身科研工作,其中不乏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精英人才。
这些留学生的成就,离不开高华建的悉心教导与帮助,而这也为中国带回了大量优秀的科研人才。事实上,科学家无论在哪个国家都是稀缺资源。美国作为科技强国,仍然无法忽视高华建为中国带回的这批卓越的科学家,这对中国的科研事业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助力。
但高华建的这种“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行为却深深激怒了美国。当美国政府意识到高华建通过自己的影响力为中国培养并带回如此多优秀的科研人才时,开始对他产生了强烈的不满,甚至将其母校西安交通大学列为“禁区”,禁止西安交大的学生赴美深造。
事实上,高华建加入美国籍的原因并非出于对美国的热爱,而是因为美国的科研环境和技术水平当时相对更为先进,学术氛围也更为浓厚,能够提供更多的机会与资源。这些理由显然与他的个人利益并无太大关系,而更多的是出于对学术追求的渴望。
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没有国界,无论是哪国国籍,只要心中有祖国,为了国家的未来而奋斗,就应该得到尊重。高华建的选择与行为,也最终得到了国人真正的理解和尊敬。
虽然他曾经身在美国,心却一直在中国,而他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最终得到了所有国人的认同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