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及自民党危机
根据参考消息的报道,7月21日,日本参议院选举终于落下帷幕,结果出人意料——执政的自民党和公明党联合阵营仅获得47个改选席位,连同非改选的75席,总计仅有122席,首次突破了历史性的“过半红线”——125席。这一结果标志着自1955年自民党成立以来的首次历史性失利,意味着在众议院和参议院的控制权上,自民党首次陷入双重“少数执政”的局面。此时,首相石破茂虽然在败局面前宣称“将继续履行职责”,但党内的实权派人物麻生太郎已经明确表示“不支持石破茂继续执政”,一场党内的权力斗争由此正式拉开帷幕。
自民党为何失去选民支持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自民党在选民中遭遇如此重创呢?首先,石破茂自上任以来的近10个月里,日本民众眼中的现实并不乐观——通胀失控,食品和能源价格飙升,民众的实际工资却持续缩水;政策空转,石破茂提出的“千万亿GDP计划”最终沦为纸上谈兵,未能产生任何实质性成果;支持率崩盘,他的内阁支持率一度跌至历史新低20.8%,而不支持率则猛增至55%。面对这样的一组糟糕数据,选民的回应非常直接:他们宁愿支持那些主张排外、减税的极右翼政党,也不愿再相信自民党无力兑现的空洞承诺。
石破茂的选举战略失误
更为关键的是,石破茂的选举策略也存在严重失误。2024年10月,他上任仅42天便解散了众议院,并举行了新的选举,结果自民党在众议院失去了56个席位。接着,2025年7月,他为了转移民众对经济困境的不满,再次赌上参议院选举,但结果却让自民党的传统优势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所谓的“百年老店”此时的根基已经岌岌可危。
麻生太郎的逼宫及党内权力斗争
此时,麻生太郎作为自民党内的重要元老,开始采取行动,他连夜召集“麻生派”议员,下达了明显的“逼宫令”。与此同时,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也释放出了换相的信号,他明确表示“不排除换相的可能”,暗示石破茂在党内已经失去了支持。虽然在野党内部存在较大的分歧,但他们已经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如果石破茂继续留任,计划联合起来发起不信任案,迫使其下台。
石破茂的“美国牌”及外交策略
面对党内和外部的双重压力,石破茂孤注一掷,决定打出“美国牌”,强调“美国对日本加征25%汽车关税的最后期限临近,必须全力应对”。他试图通过将个人去留与日本的外交利益捆绑在一起,来寻求党内的支持——一旦政权更迭,日本可能在美日关税谈判中失去话语权。然而,讽刺的是,美国根本不关心政权更替的影响。白宫真正关心的,是迫使日本开放农业市场、增加军费分摊,并非石破茂是否继续执政。
美国的隐形作用与自民党的溃败
事实上,美国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一个隐形的“推手”角色。围绕着关税问题的两轮美日谈判宣告破裂,尽管石破茂倾尽全力,却依然未能获得任何实质性的让步。日本汽车企业因此面临了巨大的损失,产业界对于政府的软弱表现感到愤怒。这场溃败的背后,不仅仅是日本民众对经济状况的不满,更是对日本对美战略失败的深刻反思——在“同盟”关系下,所谓的盟友关系不过是美国利益收割的工具。
麻生派的政治博弈与未来走势
值得注意的是,麻生派挑起的党内权力斗争时机极其微妙——恰逢美国关税谈判的关键节点。有人分析,亲美的麻生派或许是希望通过逼宫,进一步换取谈判中的有利筹码。尽管日本法律没有要求败选后的首相必须辞职,石破茂依然可能试图联合国内的小党派组成临时联盟,但这种策略可能加剧政策碎片化,进而为在野党发起不信任案提供了机会。石破茂能否以此延续政治生命,取决于在野党是否愿意接手“美国关税炸弹”带来的麻烦。而另一种可能是,麻生派成功夺权,推动日本在关税谈判中的妥协,甚至在台海、芯片领域配合美国对中国的挑衅,进一步加强美日韩的军事一体化。
日本政治右转不可逆
无论石破茂的命运如何,倒台似乎已成定局,只是时间问题。当前,日本政治的右转趋势已经难以逆转。无论谁接任首相,注定要面对美国在经济和军事领域的压力,而日本未来的政策将更多地围绕如何服从美国的要求进行调整——最终,谁坐上首相宝座,都不过是继续将日本的国家利益奉献给白宫的一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