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酒管财经
在康得思进入中国第10个年头,朗廷集团在今年9月宣布,首次布局西北地区的西安康得思将于2026年启幕。
从香港首站出发,康得思已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落地,而中国市场已经是该品牌市场开拓的重中之重。
同样在3月份,朗廷酒店集团宣布旗下中高端品牌毅风正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且首批5家酒店即将落地,首站选在杭州。
无独有偶。类似于朗廷的国际酒店集团第二梯队,大多都在深耕中国市场,大中华区已经成为其获得增量的重要市场。
3年20亿押注中国市场
9月1日,朗廷酒店集团正式宣布:西安康得思酒店将于2026年年初盛大启幕。西安门店开业,标志着朗廷的规模化发展迈入新阶段。
朗廷旗下共有4个品牌:朗廷酒店及度假酒店,定位奢华;康得思酒店及度假酒店,定位超高端;逸东酒店,定位高端;毅风酒店,定位中高端。
杭州钱江新城毅风酒店 图源:杭州gogo
其中,康得思作为朗廷集团超高端市场的重要抓手,自2015年推出以来,已在多个城市进行布局。
据悉,目前康得思全球范围内共有8家门店。国外有新西兰奥克兰1家;国内有香港、上海(虹桥/宝山)、徐州、宁波东钱湖、北京及佛山7家。
另外,国内还有2家门店在筹备开业。一家是计划于2026年年初开业的西安康得思酒店,另一家则是计划于同年第二季度开业的昆山夏驾河康得思酒店。
西安康得思酒店 图源:康得思酒店CordisHotels
此外,今年3月,朗廷旗下另一品牌毅风也正式进入内地市场。且朗廷计划未来三年内将投入15-20亿元人民币开设30-50家直营店,正式入局国内中高端市场。
不难看出,康得思中国市场门店数量占该品牌总门店数量约9成,毅风首批在华开店数量占集团总门店数量17%。这个英伦范的酒店集团,开始显现出对中国市场的“野心”。
正如鹰君集团执行董事罗俊谦所说:“中国内地市场始终是我们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而对朗廷酒店集团而言,康得思门店多数开在中国、毅风品牌重金押注中国,也充分展现其持续深耕中国市场的信心。
其实,近年来朗廷一直在强化亚太地区布局,尤其中国内地市场更是加快项目落地。除毅风外,朗廷、康得思、逸东等品牌持续布局中国核心城市。
例如,佛山朗廷酒店预计2028年开业,将成为佛山首家奢华酒店;康得思品牌计划在西安、厦门、昆山等地新增门店,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
朗廷酒店集团首席执行官樊达奥曾表示:“按照计划,集团2030年在中国市场的营业额将翻一番,未来5-10年全球酒店数量快速增长。”
国际酒店集团第二梯队的中国市场争夺战
之所以把朗廷等定义为国际酒店集团“第二梯队”,是因为有别于洲际、万豪、希尔顿等在华的高速发展,朗廷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相对较晚,在华发展规模相对较小。
与朗廷类似的第二梯队还有雅阁、精选酒店集团、都喜、四季等。精选酒店成立于1939年,是全球知名的酒店特许经营巨头之一,于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后反响一般,甚至没有形成品牌矩阵;雅阁酒店集团于2005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至今在华运营酒店数量不超百家。
酒店市场本就日新月异,在每年净增百家酒店的中国市场上,入局略晚的第二梯队存在感稍弱,通过观察上述案例,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第二梯队的共性特点:
其一是这些品牌强调品牌文化与来源。比如精选酒店集团入华后尝试引入的凯富、凯艺品牌,其照搬海外标准模式,品牌渗透率差,未进行在地文化融合,不能实现差异化取胜。
其二是扩张策略相对谨慎保守。比如四季酒店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并在上海落地了第一家门店,但23年过去,目前四季酒店在华共有10家酒店,另有一家在筹备的度假村,预计2030年开业。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2024年底,洲际酒店在大中华区拥有861家酒店。万豪集团也达到631家。而朗廷酒店集团运营酒店只有14家,雅阁的酒店数量也不超过100家。
雅阁品牌矩阵 图源:雅阁酒店集团
事实上,国际酒店品牌在华正在经历阶段性的“经营危机”:RevPAR集体下滑,本土中高端酒店品牌正在向上蚕食市场。但处于“第二梯队”的国际酒店集团们,正在开启新一轮的跑马圈地。
与第一梯队相比,朗廷等第二梯队的布局点位稍显弱势。但随着前期品牌试验的成功,这些“第二梯队”们也纷纷开始在中国布局,抢占中国市场份额。
比如朗廷酒店集团旗下4个品牌已进驻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多个国内重要城市。今年1月,朗廷酒店集团更是定下将酒店数量增长三倍,达到100多家的目标。
该集团还表示,未来三年,豪掷15-20亿人民币,全力推进新品牌毅风在中国内地的扩张,而且,坚持直营先行。
而另一国际酒店集团雅阁,在2025中国饭店集团60强榜单中排名第26位。在获得中旅酒店收购后,有望持续加速布局国内市场。
可以看出,“第二梯队”酒店集团的在华发展,目前看起来跟“第一梯队”还有些差距。但根据其品牌实力、战略布局调整,以及国内市场的变化,他们其实已经具备了规模进军中国市场的能力。
那么,问题来了:在这场战况正酣的突围赛中,“朗廷”们又该如何赢得更多市场份额?
如何掘金中国市场
实际上,第二梯队在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它们在中国市场也正面临着诸多尴尬境况。
第一梯队的国际酒店集团们的“护城河”牢不可破。
有业内人士分析,截至2024年,万豪、希尔顿、洲际、凯悦等美国酒店集团在中国通过纯轻资产的委托运营、特许经营超过3000家酒店,占中国高端酒店市场近40%的份额。
另外,据奥维云网(AVC)数据显示,本土巨头华住、锦江、首旅的产品结构中,中高端酒店占比也已分别提升至46.4%、58.7%、27.5%。
一边是万豪、希尔顿等第一梯队玩家在品牌影响力上占优,另一边是华住、锦江等本土巨头凭借强大的渠道和成本控制能力下沉市场。而被夹在中间的“第二梯队”,显然成为了夹心层。
我们可以大胆推测,未来的中国酒店市场,酒店集团“第一梯队”、“第二梯队”、本土酒店三者之间的竞争在所难免,取其长补己短或许才是正确策略。
《酒管财经》认为,“第二梯队”要想获得更多市场份额,可能需要在以下方面投入更多精力。
一是精准定位。不再试图满足所有客群,而是聚焦特定细分市场。比如旅居市场、重度度假市场、康养市场等。抑或是下沉市场、目的地市场等。
万豪旗下首家中国康养标杆五星海滨度假酒店图源:大师设计
二是文化赋能,深度挖掘和融入目的地文化。
比如雅阁璞邸酒店讲究一店一设计,一店一故事,巧妙融合当地文化、历史故事与自然风情,打造独特入住体验;而凯宾斯基则在南京和苏州以传统的欧洲风格,完美融入当地传统文化,散发出奢华五星级酒店独特的魅力。
南京凯宾斯基酒店 图源:小红书
三是长期主义。
放弃短期规模扩张的诱惑,转向长期价值投资。过去国际酒店入华,大多是政府引入,或是与地产合作。但如今的入局方式,则变得更为多元且深度。如雅阁合作贵州饭店、都喜合作浙江大华集团等,都是值得借鉴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