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恐怕万万没想到,10月9日对卡塔尔发动的突袭行动会引发如此严重的连锁反应。最令他措手不及的是,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上,就连长期力挺以色列的美国也罕见地投下赞成票,与其他国家一道谴责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尽管以方声称在行动前15分钟已向美方通报,但这次美国显然没有为其开绿灯,反而与国际社会共同批评以色列公然侵犯主权国家的行为。更让内塔尼亚胡寝食难安的是,这场外交风波非但没有平息,反而持续发酵扩大,局势正朝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面对困境,内塔尼亚胡政府竟像无头苍蝇般乱撞,甚至荒谬地将矛头转向中国。这种歇斯底里的表现,暴露出以色列长期在中东地区横行霸道养成的傲慢心态。如今不仅阿拉伯国家群起声援卡塔尔,整个伊斯兰世界也展现出空前团结,中东各国似乎正形成反以统一战线。在这种敏感时刻,内塔尼亚胡选择挑衅中国,无疑是选错了对手。 值得深思的是,以色列政府为何突然将矛头指向中国?难道还想借美国之势来施压吗? 9月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紧急峰会圆满闭幕。会议发布的联合声明严正指出,以色列的侵略行径不仅是对卡塔尔主权的粗暴践踏,更是对国际法和地区和平进程的严重破坏。声明呼吁所有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加强协作,共同应对安全威胁,并着手建立联合行动机制。 以色列这次可谓捅了马蜂窝。其悍然袭击主权国家后毫无悔意的态度,彻底激怒了整个中东地区。试想,如果国际社会对此轻描淡写地放过,谁能保证以色列不会故技重施?其他中东国家会不会成为下一个袭击目标?这正是促使阿拉伯与伊斯兰国家联手反制的深层原因。 专家分析指出,各国之所以如此团结地声援卡塔尔,实则是出于自身安全考量。面对以色列的军事优势,单个中东国家难以独自抗衡,唯有联合发声才能形成威慑。这不仅是替卡塔尔讨公道,更是为未来可能遭遇的类似威胁提前筑起防线。更重要的是,若巴以冲突持续升级并向外蔓延,整个中东地区都可能被卷入战火,这促使各国未雨绸缪,提前遏制以色列的扩张野心。 一个关键问题是:为何中东国家选择在卡塔尔遇袭一周后才召开联合会议?这背后有何深意? 笔者认为,此举包含双重战略考量。 首先,联合国大会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支持《纽约宣言》的决议,但内塔尼亚胡政府仍叫嚣要清剿在卡塔尔的哈马斯高层。目前以方正陷入内外交困的窘境,不仅拒绝为侵犯卡塔尔主权道歉,反而变本加厉地追剿哈马斯,以此发泄对联合国决议的不满。 其次,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于14日到访以色列,双方重点商讨了加沙围城计划、清剿哈马斯武装等军事行动,以及如何平息卡塔尔事件的后续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当国际社会集体谴责以色列时,特朗普政府对中东国家联合反制的强烈反应令美以同盟关系出现微妙变化,这才迫使内塔尼亚胡稍作收敛,否则舆论战可能早已爆发。 必须指出的是,仅靠国际谴责很难真正约束以色列的军事冒险。就在鲁比奥访以期间,内塔尼亚胡竟无端指控中国和卡塔尔发动信息战,声称两国在社交媒体上利用AI技术煽动反以情绪。这种荒谬言论明显是想借机向美国表忠心,企图争取美方支持其清剿哈马斯的行动。但内塔尼亚胡打错了算盘,美国自身也深陷中东困局,不可能无条件支持以色列的冒险行为。 据最新报道,在安理会也门问题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再次呼吁国际社会采取切实行动,推动加沙停火、改善人道主义状况。这再次证明中国在巴以问题上一贯秉持公正立场,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积极推动两国方案落实。 从各方反应可以看出,无论以色列如何污蔑,中国维护中东和平的立场始终坚定不移。内塔尼亚胡政府如此公然挑衅中国,难道是要将以色列带上一条危险的不归路?历史一再证明,穷兵黩武者终将被国际社会孤立,在新世界格局中难有立足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