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有棵126岁的板栗树,每年结板栗上百斤。9月18日,市民赵先生摘下一个板栗球,剥出板栗尝了尝,竖起拇指称赞:“甜!”
黄陂区蔡店街源泉村团山沟塆126年的板栗古树。记者李子云 摄
18日上午,长江日报记者驱车来到黄陂区蔡店街道源泉村团山沟塆,看到这株126岁的板栗树毗邻一栋两层民房,高约十六七米,被挂牌实施三级保护。
板栗古树享受三级保护待遇。记者李子云 摄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现场测量得知,古树胸围2.9米,需3名成年人才能合抱。
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工作人员测量古树胸径。记者李子云 摄
古树枝头挂着不少浑身长满尖刺的板栗球,树下到处是掉落的果球和板栗。团山沟塆村民说,这株板栗树年年结果,每年产板栗100余斤。村里人人都吃过这棵古树的板栗。
源泉村村支书石华松坦言,这株板栗古树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大功臣。20世纪80年代,村里大量种植板栗树,发展板栗产业。每年春天都会采集这棵板栗古树的嫩枝条,嫁接在野板栗树上。至90年代末,全村板栗种植发展到5000余亩,年收入上百万元。如今板栗树大多老化,仍有1000余亩。“源泉村60%的板栗树,都是这棵古树的后代。”
板栗古树枝头挂着不少板栗球。记者李子云 摄
板栗树寿命一般只有四五十年,为何这株板栗树这么长寿?石华松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村民们非常爱护古树;二是当地的土质很好。
团山沟塆附近曾开采过磷锰矿,这一带土壤中磷、锰等微量元素含量较高,有利于果树生长和开花结果。当地村民将这株百年古树视为风水树,敬畏有加。古树周围杂草长深了,会有人清除;干旱时间长了,会有人给它浇水。
前几天,黄陂区园林和林业局还组织人手,对古树的枯枝进行了修剪。
板栗古树毗邻农家小院。记者李子云 摄
88岁的村民韩淑兰正坐在自家院落一角的石桌旁择菜。她的头顶上方,就是伸进院内的板栗古树两根大枝。老人说,她1960年嫁来村里,已经跟古树做了65年邻居。她育有两儿两女,如今四世同堂,大家庭有30多口人。全家人都很喜欢这棵古树,没有摘过它一片叶子。夏天在古树下乘凉,很凉快。“我想像这棵板栗树一样长命百岁。”老人乐呵呵地说。
88岁的韩淑兰在板栗古树下择菜。记者李子云 摄
数据显示,武汉共有1886棵古树名木,但板栗古树,唯有这一棵。“像板栗古树这样的‘古树独苗’极为珍贵,也很有科研价值,武汉将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市园林和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与湿地保护处相关负责人说。
(长江日报记者明眺生 郭可滢 通讯员孙姝 徐文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