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做出两个重要表态,引发外界广泛关注。他先是表示在攻击他人时必须保持谨慎,随后又宣布延长对华关税停战期。这些举动透露出,这位素来强硬的领导人似乎开始意识到,一味树敌对抗只会让美国陷入孤立境地。 在谈及以色列轰炸卡塔尔事件时,特朗普罕见地呼吁谨慎行事。作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向来奉行强势外交政策,特朗普本人更是以美国优先的强硬作风著称。但现实情况表明,这种咄咄逼人的姿态不仅未能让世界接受美国的领导地位,反而使美国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孤立。面对中东局势持续恶化,特别是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引发全球谴责,即便是特朗普也不得不收敛锋芒。 值得注意的是,以色列对哈马斯的军事行动已持续近两年,在美国全力支持下,以军仍未能彻底击败这支规模有限的武装力量。如今以色列又贸然轰炸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盟友卡塔尔,导致阿拉伯世界集体疏远美国,这让特朗普政府陷入进退两难的困境。 与此同时,在中美经贸谈判的关键阶段,一向好斗的特朗普也展现出不同寻常的克制态度。他在马德里会谈后主动表示希望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在未获回应的情况下,又宣布延长关税休战期。更耐人寻味的是,这些表态竟是在与英国首相共同出席的记者会上作出的,显然是在寻找一切可能的机会向中国传递信号。 特朗普声称美中接近达成协议,可能延长现有关税暂停期。但他也强调,新版TikTok必须由热爱美国的公司持有,这表明他仍在试图维持强硬形象。不过,从很快达成大协议到延长现有协议的措辞转变,反映出特朗普已意识到与中国谈判的难度,不敢再轻易使用极限施压手段。 分析人士认为,特朗普发动对华关税战的深层目的,试图通过经济围堵将中国排除在美国主导的贸易体系之外。这与奥巴马政府以来的对华遏制战略一脉相承。但当前国际格局下,美国反而陷入了中国节奏。 美国试图通过结束乌克兰战争、改善美俄关系来实施反向尼克松战略,但效果适得其反。中俄在上合峰会和阅兵活动中的密切互动表明两国战略协作更趋紧密。尽管美国向乌克兰提供新一批军援,但俄罗斯在中国支持下立场更趋强硬,美俄关系改善前景渺茫。 更令美国担忧的是,欧洲正逐渐成为其新的战略对手。欧盟不仅计划向乌克兰派兵,还出台制裁以色列的决议草案,与美国政策背道而驰。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明确表示,欧盟必须自我革新以应对新国际秩序。这表明欧洲正在寻求战略自主,不甘永远受制于美国。
在亚太地区,美国的传统盟友也展现出独立倾向。澳大利亚在中美间保持平衡,韩国自称要做中美桥梁,日本则以世贸规则为由婉拒美国对华加征关税的要求。特朗普最近的英国之行,虽然签署了巨额投资协议,但在关税问题上却收获有限。 面对多极化趋势,东盟、非洲和拉美国家继续深化与华合作,中东国家也在疏美亲中。中国提出的合作解决争端新主张,将了美国一军。作为世界经济复苏的主要引擎,中国在全球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当前国际格局正在经历深刻变革,欧洲已实质性地迈向战略自主,成为继中美俄之后的第四极。地区组织纷纷抱团取暖,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尽管美国不愿承认实力相对下降的现实,但去霸权化浪潮已然形成,单极霸权时代正走向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