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论坛:如果贸易战和关税不能阻止中国崛起,美国该怎么做?
创始人
2025-09-23 13:41:36

中美贸易战的前世今生:一场持续七年的经济博弈

2018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拉开了中美贸易战的序幕。这位商人出身的总统希望通过加征关税来缩小美中贸易逆差,同时遏制中国快速发展的经济势头。然而七年过去,当时间来到2025年9月,这场贸易战却出现了戏剧性的转折——中国第二季度GDP依然保持5.2%的健康增速,这让全球经济学家都在思考:如果关税政策失效,美国还能拿出什么新招数?

关税大战的升级轨迹

这场贸易战始于2018年7月,美国首先对价值500亿美元的中国高科技产品加征25%关税。此后关税范围如滚雪球般扩大,先后覆盖2000亿、3000亿美元商品。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中,中国承诺增加美国农产品采购,但实际执行效果并不理想。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关税政策,还新增了对电动车和半导体等关键领域的限制措施。

2025年1月20日,特朗普再度入主白宫后迅速行动。2月4日,他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所有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0%关税。中国立即还以颜色,对美国煤炭和液化天然气征收15%报复性关税。此后双方你来我往:3月美国将关税提高到20%,4月中国反制至84%,美国又加码到125%。最激烈时,美国关税高达145%,中国也维持在125%。直到5月11日日内瓦谈判后,双方才同意将关税分别降至30%和10%,并设立90天冷静期。7月28日斯德哥尔摩会谈再次延长休战期,8月12日特朗普签署延期令。如今谈判仍在继续,但中国出口已成功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实际损失远低于预期。

中国经济的韧性密码

为什么关税大棒对中国效果有限?这要归功于中国独特的优势:

1. 庞大的内需市场:14亿人口构成的消费市场提供了强大缓冲

2. 完整的产业链:从螺丝钉到航天器的全产业链体系

3. 政策灵活性:政府通过补贴和税收优惠支持企业转型

4. 创新突围:被卡脖子领域加速自主研发

以半导体产业为例,自2018年遭遇技术封锁后,中国投入巨资研发,到2025年国产芯片出货量已显著提升。有趣的是,美国加征关税反而推高了本国通胀,普通家庭每年要多支出1300美元。许多美国企业为避税将生产线迁往越南、印度,导致本土就业岗位流失。

美国的战略困境与出路

面对关税政策的失效,美国智库和政界正在寻找新对策。RAND公司建议借鉴中国的产业政策,加大对制造业和科技的投入。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特朗普虽然曾批评拜登的CHIPS法案是给大公司送钱,但他在2025年4月也签署行政令,设立美国投资加速器来扶持半导体制造。教育界人士则呼吁改革STEM教育,培养更多科技人才。

美国单打独斗效果有限,于是积极拉拢盟友。2025年2月欧盟贸易部长在华沙紧急磋商,法国总统马克龙亲自斡旋,最终欧盟降低汽车关税换取美国液化天然气订单。9月4日签署的美日贸易协定也包含对华联合条款。但美国滥用《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加征关税的做法,已被国际贸易法院裁定违法,引发盟友不满。

长期博弈的新战场

展望未来,美国可能采取以下策略:

1. 技术封锁升级:扩大CFIUS审查范围,如2025年9月取消台积电南京厂资格

2. 网络安全围堵:严防技术泄密,组建数字铁幕

3. 绿色产业竞争:虽然中国光伏企业已转移东南亚,但仍主导全球市场

历史学家指出,中国崛起是21世纪最重要的地缘政治趋势。正如RAND智库分析,贸易战反而验证了中国自力更生战略的成功。这场持续七年的经济博弈证明,单边制裁难以阻挡大国崛起,多极世界格局正在形成。对美国而言,与其执着于遏制他国,不如专注自身改革创新——这或许才是保持竞争力的根本之道。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Z384次列车的乘务员,为何要... 11月24日16时53分Z384次列车载着682名旅客驶离长春站开启跨越4267公里的“候鸟”之旅从...
南海舰队发声: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5日 “南海舰队”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原创 叶... 历史上,许多民族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多...
股价回撤、增速放缓,成都银行股... 近日,成都银行两大国资股东联手斥资6.11亿元增持该行股份近3424.7万股,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