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过九旬仍然工作在一线,这样的“超级”老人你见过吗?在西城区,就有一位93岁、仍然坚持上班的大夫,她就是被誉为“中国宫腔镜之母”的夏恩兰。前不久,西城区发布了“记忆时光 百年荣光”纪念册——《西城区记忆时光——记忆的温度》,让包括夏恩兰在内的11位九旬劳模工匠、老干部的故事为人所知。
夏恩兰仍坚持工作
翻开夏恩兰的故事,你会被她的坚韧所感动。
1949年5月,西安刚解放,满城还飘着红旗,17岁的夏恩兰站在西北工学院的学生宿舍里,手里攥着西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两周前,她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西北工学院纺织系,可每到深夜,母亲“女孩要学医”的嘱咐总在她耳边回响。最终,她尊重母亲的意愿,去了医学院。
在西北医学院的五年,夏恩兰是在充满福尔马林味的解剖室和教室与图书馆中度过的。1955年9月毕业那天,夏恩兰在日记本上写下:“今日起,以手术刀为笔,以病房为纸,书写医者使命。”
年轻时的夏恩兰
1980年,夏恩兰调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协和图书馆成了她常去的地方。一次,她翻到1989年《英国医学杂志》上有篇文章讲伦敦医生Adam Magos用小儿泌尿外科膀胱镜做宫腔手术,切除药物治疗无效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16例中有15例成功止血。她心里燃起了一团火:中国妇女也该享有这样的技术。
1989年春,夏恩兰开始筹备宫腔镜手术。最大的难题是没有专用设备,借用泌尿外科的前列腺电切镜和团队在离体子宫上反复实验,取得成功后,用于临床时,却难以找到病人。1989年到1990年,夏恩兰见了上百例子宫出血患者,一听说是“首次用镜子在子宫里做手术”,都不能接受。直到1990年4月,一位服装厂女工因每次月经都大出血前来就诊,事情才出现转机。
1990年5月4日青年节,我国第一例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TCRE)成功完成,术后病人的出血顽疾得到治愈。夏恩兰和这位女工的互相感激之情也凝聚在35年的友谊里。
如今,她每周有两三天仍然去医院,参加月报会、病例讨论。老人坚持阅读中外文献,学习使用DeepSeek,为会议和学习班备课,录制课件视频。
各类著作和参考书
为何仍然这样坚持呢?夏恩兰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里面的话来作答。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荣誉满满的夏大夫
受访者供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张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