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家成立超24年的公募机构,宝盈基金正面临人才留存的挑战。
近一年来,该公司已有四位基金经理相继离任,且这四位基金经理的任职时长均超过五年,其中更包含两位任职超十年的资深干将,核心人才稳定性承压。
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近三年多以来,宝盈基金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已接近10人,离职名单中不乏市场知名度较高的基金经理,人才流失问题持续引发行业关注。
而根据中基协近日的备案信息,刚从宝盈基金离职不久的基金经理杨思亮,已火速加盟易方达基金。这一变动被业内视为“人往高处走”的典型案例,也使得宝盈基金“行业中转跳板”的评价再度浮现。
目前,宝盈基金旗下有18位公募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为3.36年,其中最长管理基金年限为11.49年,整体团队资历与行业头部机构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宝盈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732.93亿元,结合其较长的发展历史来看,整体发展节奏相对缓慢。
核心人员跳槽大厂
中基协官网备案信息显示,9月3日,宝盈基金原基金经理杨思亮的从业机构正式变更为易方达基金。回溯其履历变动,其在宝盈基金的从业信息已于8月29日完成注销。从老东家注销到新东家备案完成,仅间隔4个自然日。杨思亮火速入职行业头部基金公司的动态,近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信息来源:中基协
杨思亮从一家管理规模不足千亿的公司跳槽至行业头部公司,应验了“人往高处走”这句老话。他看似“无缝衔接”的职业变动,再次将宝盈基金置于聚光灯下。近年来,该机构频繁被业内评价为行业“人才中转跳板”。
公开资料显示,杨思亮于2015年加入宝盈基金,历任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助理等职。在宝盈基金期间,他管理过10只公募基金,管理基金的年限超过7年。
据Wind数据,截至杨思亮离职前,其管理的宝盈消费主题任职回报率超过155%,宝盈睿丰创新任职回报率超过110%,宝盈新价值任职回报率超过80%,其平均年化回报率为13.32%。
从过往业绩来看,杨思亮曾创造过一些辉煌业绩,并获得了市场认可,其最高在管规模曾超过115亿元。杨思亮的离职有迹可循,其在今年8月2日同时卸任4只基金,又在8月30日卸任剩余3只基金,其中就包括核心产品宝盈消费主题等。
根据相关管理规定,杨思亮跳槽到新基金公司之后,需经历6个月静默期后才可管理新基金。
多位基金经理“出走”
除杨思亮从宝盈基金“出走”外,近一年来,邓栋、吉翔、朱建明也相继离职。其中,8月23日离职的邓栋曾是宝盈基金的固定收益投资部副总监,其在该公司任职长达8年,管理公募基金超过11年。今年8月2日和8月23日,邓栋先后集中卸任了多只基金,随后离职。
今年1月从宝盈基金离职的吉翔,曾有过“二进宫”经历,目前已加入中欧基金,并从8月初开始管理公募基金。去年底离职的朱建明,曾是宝盈基金的核心干将,在宝盈基金任职长达13年,历任研究部研究员、专户投资部投资经理等职,其管理的宝盈睿丰创新任职回报率达到70%。
拉长时间看,自2022年1月以来,近三年多时间里,共有9位基金经理从宝盈基金离职。除上述提到的几位基金经理外,还包括杨献忠、张仲维、陈金伟、肖肖、高宇等人。其中,多位基金经理管理公募基金的年限在5年以上。
在这些已离职的基金经理中,张仲维、高宇、肖肖等人的业内知名度较高。以肖肖为例,他曾担任宝盈基金权益投资部总经理,其管理的宝盈优势产业和宝盈新锐的任职回报率均超过200%。
目前,张仲维已加入景顺长城基金,陈金伟则加入了鹏华基金,而其他部分人则选择了“奔私”创业。
谈及公募基金经理的跳槽行为,某公募市场人士向记者分析,不同跳槽类型的背后动因存在差异:“若从公募转投私募,核心多与薪酬待遇相关。近年来,受政策引导及行业下行影响,金融行业激励机制调整,降薪成趋势。而私募若能提供更优厚回报,自然容易吸引人才加入。若从中小公募跳转至大型公募,平台支撑则是关键因素。公募行业马太效应显著,头部公司在投研资源、科技赋能、销售渠道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优势,远非中小公募可比,自然对基金经理形成吸引力。”
该人士强调,市场化是公募行业发展的重要经验,当前基金经理的流动,本质上是行业市场化进程中的自然现象。待行业发展进入新的稳定状态,此类人员变动也将随之减少。
发展缓慢的“老牌”
近几年,宝盈基金的人事变更可谓频繁。从2022年1月至今,该公司新增13名基金经理,同时有9名基金经理离任,变动率高达92%。
目前在任的基金经理多为公司内部培养。而随着内部培养的人才陆续“出走”,也让宝盈基金被业内调侃为“留不住人”。
截至目前,宝盈基金共有18位基金经理,平均从业年限仅为3.36年,最长从业年限为11.49年。从业年限超过5年的基金经理仅有2位,有9位从业年限不足3年的新生代基金经理。
结合近几年宝盈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来看,在人员频繁流动的同时,规模也未见明显增长。2022年一季度末,该公司公募规模为727.62亿元,今年二季度末公募规模为732.93亿元,几乎是“原地踏步”。
数据来源:Wind
作为一家成立于2001年5月、运营时长超24年的公募基金公司,宝盈基金的公募管理规模始终未能实现显著突破,至今仍处于行业小型公司阵营。这一发展现状在业界看来略微“不符预期”,引发广泛关注。
宝盈基金官网显示,公司当前的股东结构清晰,股东方分别为中铁信托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信托有限公司。
《国际金融报》记者就投研人员频繁变更、公募规模发展缓慢等问题向宝盈基金官网发送了采访函,但截至发稿,暂未有任何回应。
记者 夏悦超
文字编辑 陈偲
版面编辑 孙霄
—— / 好文推荐 / ——
上合峰会上的科技力量
11人面试美联储新主席
美的集团“接班人”浮出水面
42家上市券商哪家强?
这些行业被重点布局!
李彦宏的百亿投资“滑铁卢”
胖东来“燕麦脆”被曝未标生产日期
白电三巨头“第二曲线”对决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