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观察者网 王恺雯】今年最强台风“桦加沙”来袭,连日来,其外围环流重创我国台湾地区,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因台风暴雨导致溢流,造成严重灾情。
据台湾灾害应变中心9月24日下午统计,此次堰塞湖溢流已造成17人死亡,32人受伤,仍有17人失联。
据多家台媒梳理,发生灾害的堰塞湖在今年7月就已形成,台当局有关部门也一直在对其进行监测。有灾民怒斥此次灾害是“人祸”。
台当局则辩称,曾考虑坝顶降挖、炸开坝体、抽水等引流泄压方案,但因堰塞湖地处偏远山区,体量庞大,且人员和设备都难以进入,难有可行措施,因此改由采取加强监测、通报演练等方式应对。
此次灾情有多严重?
综合台媒报道,“桦加沙”中心虽然没有登陆台湾本岛,但其最大暴风半径超过300公里,扫过台东、高雄和屏东等地。
在强降水和外围环流影响下,9月23日下午2时50分,台湾东部花莲县马太鞍溪堰塞湖发生溢流,洪水及砂石迅速向下冲刷,造成下游光复乡发生严重淹水灾情,一楼住户几乎被淹没;大批车辆、建筑物残骸四散,现场触目惊心。
花莲马太鞍溪堰塞湖23日下午2时50分坝顶溢流,马太鞍溪桥的桥体断成数截,只剩桥墩孤立在洪流中。花莲县政府
“联合新闻网”称,马太鞍溪堰塞湖自今年7月形成至今只有短短两个月,但其规模庞大,高度约200米,湖面面积达140公顷,满水位蓄水量可达9100万立方米,与台南市南化水库相当,溃堤所释放的能量足以摧毁整个下游地区。
据台媒梳理,此次灾害的远因,可追溯至2024年4月3日花莲地震造成的土石松动。直接原因则是今年7月25日台风“韦帕”带来的强降水引发上游大规模崩塌,形成堰塞湖。
过去两个月来,花莲降雨频繁,导致堰塞湖水位逐步升高。9月23日,“桦加沙”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导致堰塞湖水以每小时约120万吨的入流量快速累积,水位在短时间内超越临界点而溢流。
事实上,7月下旬以来,台当局有关部门一直在对马太鞍溪堰塞湖进行监测,还成立了应变小组。
8月中旬,强台风“杨柳”登陆台湾期间,花莲当地政府曾撤离堰塞湖下游地区居民259户697人。光复乡乡长林清水当时就表示,民众担心的不是风雨问题,而是堰塞湖的溃堤风险。
“桦加沙”台风前夕,台湾灾害应变中心预估马太鞍溪堰塞湖可能溢流,花莲三乡镇22日紧急通知1837户、6843人撤离。但由于两拨洪水冲毁马太鞍溪桥,并波及光复市区,造成惨重灾情。
受灾民众视觉中国
谈及水淹入市区的原因,台当局“水利署”署长林元鹏24日受访时说,马太鞍溪堰塞湖下游南侧有将近300米的堤防破损,导致水流进入市区,加上倒塌桥梁有阻水效果,整个河段有好几处溢堤,溢流流量超过估计标准的4倍以上。
台当局“林保署”表示,溢流之后堰塞湖的蓄水量会大幅下降,接下来会重新调查评估堰塞湖溢流后对下游的影响,相关监测、通报警讯等工作也会持续。
截至24日上午,马太鞍溪堰塞湖湖面面积缩小至50公顷,水量减少75%,剩下约23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