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政府推出的农产品出口免税政策在实施仅三天后就被紧急叫停,原因是70亿美元的出口额度已被迅速抢购一空。9月24日,阿根廷国家财政机构ARCA发布公告称,根据第682/2025号法令规定,大豆、玉米、小麦及其加工品,以及牛肉和禽肉的出口税将立即恢复征收。
这场免税狂欢始于9月22日,当时政府为快速获取美元外汇、稳定比索汇率,决定临时取消主要农产品的出口税。政策原计划持续到10月底,或者直到出口额达到70亿美元为止。令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充裕的额度在短短72小时内就被市场消化殆尽。
阿根廷媒体Infobae披露的贸易数据显示,在政策实施的前两天(9月22-23日),出口申报量仅有3万吨。但到24日当天,市场迎来爆发式增长,总申报量飙升至1140万吨。其中大豆加工品最受欢迎,申报量达470万吨;其次是原粒大豆(270万吨)和面包小麦(180万吨)。
国际市场的反应尤为热烈。据路透社报道,中国进口商抓住这次难得的免税窗口,一口气预订了约20船阿根廷大豆,总量达到130万吨。这让阿根廷供应商在与中国市场的交易中获得了价格优势,成功从美国出口商手中分得一杯羹——由于中美贸易摩擦持续,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仍面临诸多限制。
就在出口税恢复前夕,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在社交媒体上预言了这一变化。他同时透露,美阿两国正在商讨一项高达200亿美元的货币互换协议,以缓解阿根廷的美元荒。贝森特表示,美国愿意通过外汇稳定基金收购阿根廷主权债券,提供紧急资金支持。不过,这项援助计划的具体条款仍在敲定中,此前贝森特在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与阿根廷总统米莱进行了专门磋商。
作为全球重要的粮仓之一,阿根廷农业出口创汇能力再次得到验证。这次免税政策引发的抢购热潮,既展现了该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也暴露出这个南美国家对外汇收入的极度渴求。分析人士指出,如此快速的额度消耗,可能会促使政府在未来出台更精细化的外汇管理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