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典型的“小镇做题家”,一路披荆斩棘,本科考入985高校,硕士又苦熬三年。毕业时没想着去企业,也没打算继续读博,而是把目标锁定了高校行政岗。
那时候觉得,高校多好啊,寒暑假、稳定、体面,还能蹭课蹭图书馆。
五年过去了,我从一个啥也不懂的新人,熬成了现在能独当一面的“老油条”。回头看,自己踩过不少坑,也见过太多硕士同学一头扎进高校行政岗,最后却干得心力交瘁。
今天,我想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说点掏心窝子的话:“进高校”只是起点,选对位置,才能走得更远。
01
校级行政岗:风光背后的“高压战场”
我刚入职时就在学校教务处,这是最典型的校级职能部门。现在回想起来,那几年的经历既让我快速成长,也让我尝尽了高压工作的滋味。
校级行政岗的核心是“统筹”,拿教务处来说,工作围绕教学全流程展开,每一项都关乎学校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转。
大到制定全校学期教学计划、协调各学院课程安排,小到调度教室资源、处理老师的调课申请;既要组织期末考试、四六级、考研等大型考试,还要协助开展教学检查、评估教师授课质量,为教学质量把关。
在校级部门工作,忙是常态。不过,校级行政岗的优势也很突出。对想在职业上有所追求的人来说,越靠近学校核心枢纽,机会往往越多。
首先是职业发展空间大,身处学校核心部门,与校领导接触频繁,工作成果更容易被看见,晋升机会相对更多。
而且在这个岗位上,能接触到学校的战略规划,不像基层岗那样被琐碎事务缠身,能集中锻炼战略思维、组织协调、沟通谈判等能力,综合能力提升快。
还有就是,工作中需要对接学校各部门、上级主管部门、校外机构等,能积累到优质的人脉资源,这些资源可能会在后续发展中提供意想不到的支持。
但对应的,在校级部门工作的压力是很大的。任何疏漏都可能影响全校运转,甚至波及学校声誉。
初来乍到时,我就常犯小错,那段时间每天都焦虑得失眠,总怕漏了哪个细节出问题。要是遇上重大评估或会议期间,加班更是常态。
02
学院行政岗:看似轻松,实则琐事一堆
我有个朋友去了外国语学院当行政,负责教学秘书和学生事务。刚开始她还挺开心:“学院人少,领导和蔼,工作清闲。”
结果三年下来,她跟我说:“我要逃。”
本以为能过上朝九晚五的惬意生活,没想到却陷入了另一种“水深火热”之中。
学院行政岗的工作核心在于“执行”,简单来讲,就是要将校级部门制定的政策精准落地。
例如,校级部门下达排课通知后,学院行政人员需依据学院的课程规划、教师的授课时间,制定详细的排课表;若有老师申报奖项,行政人员就得帮忙整理资料、填写表格,确保各项内容都符合申报要求。这类工作无需过多战略规划,只需按部就班地完成即可。
但学院岗最显著的特征便是与人打交道频繁。朋友表示,每天都要与本院的老师、学生和领导沟通交流,服务属性极为突出。
更让人措手不及的是突发状况——经常要紧急通知,计划永远赶不上变化。
在高校尤其是二级学院做行政,最重要是心态要好。行政工作看似简单,实则又杂又碎,而且很多都是费力不讨好的活儿。比如组织学生活动,忙前忙后最后却可能遭到学生的质疑;面对上级通知,只能照章执行,却还要承受老师的埋怨。
就像朋友说的,一天天被这些琐事缠绕,时间久了,不仅身体累,心里更累。
当然,学院岗也有让人安心的地方。比起校级岗的高压紧绷,这里的工作氛围明显轻松很多。
而且工作内容具体明确,大多是按要求执行,不用费太多脑力去琢磨战略层面的事,对不喜欢复杂决策的人来说,也算一种省心。
加上学院管理相对宽松,只要把自己的活儿干好,领导一般不会过多干涉,不用像在教务处时那样,时刻提着心怕出纰漏。
03
给求职者的建议
很多人找工作时,没有深入理解岗位的工作职责,结果入职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结合我的经历,想给正在求职的你几点建议:
1
校级vs二级学院,怎么选?
如果你是一个有野心、抗压能力强,想在职业上有长远发展的人,那么校级行政岗更适合,在这里能接触到更广阔的平台,锻炼综合能力,晋升机会也更多。
但如果你更看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喜欢轻松单纯的工作环境,不想承受太大压力,那么二级学院行政岗可能更适合。
2
跟对领导比选对岗位更重要
无论是校机关还是二级学院,领导风格对你的工作体验起着决定性作用。若领导雷厉风行、要求严苛,那你需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若领导温和开明、善于倾听,工作氛围则会轻松愉悦许多。
我同学之前领导特别开明,不仅会给下属足够的空间,还会在工作上给予指导,工作起来特别舒心。可惜后来换了个领导,新领导对各项任务都抓的很严,反而让她经常提不起工作干劲。
3
关注新设立的学院机会
如果目标是二级学院,不妨多关注学校新设立的学院。新学院刚成立,岗位空缺多,晋升机会相对较多,而且工作内容比较灵活,也能有更多的发挥空间。
结语
最后想提醒大家,“进高校” 从来不是职业的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高校行政岗的本质是“服务者”,校级岗服务学校发展战略,学院岗服务师生日常需求,没有高低之分,只有适配之别。只有结合自身优势与需求,选对适合自己的赛道,才能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
毕竟,职业幸福感源自对岗位价值的认同,而非岗位本身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