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以来,世界上多个国家的武器采购清单中均有155毫米口径炮弹的身影。在一些热点地区的武装冲突中,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也频繁出现在前沿战场上。那么,为何155毫米口径榴弹炮被誉为火炮家族的“常青树”,并持续受到各国青睐?
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为何备受青睐?
资料图:法国“凯撒”MK2型155毫米轮式自行榴弹炮(来源:中国国防报)
从火炮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更远、更准、更快”成为各国研发火炮的目标,火炮口径总体上呈现出由小到大的递增趋势。在此过程中,155毫米口径并非火炮尝试的最大规格。
然而,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无论是欧美各国,还是亚非国家,都大量列装了155毫米口径榴弹炮。
对于多国纷纷选择研发和列装155毫米口径榴弹炮的原因,军事观察员杜文龙进行了以下分析。
杜文龙: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射程较远,通常可达30公里左右。在战术范围内,能够进行全纵深、大范围的作战。在战术运用中,考虑到车辆的机动范围、战术单位的作战范围以及作战部队的机动能力,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在打击能力、毁伤效果和控制范围等方面,都能满足战术及作战需求。此外,经过长期的训练实践及持续改进,155毫米口径榴弹炮已发展成一套完备的体系,具备不同身管长度和多种机动能力。这种发展就把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以“炮族”的形式固定在了北约和西方国家的军队之中,同时该口径标准也逐步向一些非北约国家扩展。
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资料图:瑞典“弓箭手”自行榴弹炮(来源:中国国防报)
近年来,无人机、巡飞弹等低成本无人装备逐渐兴起,并被广泛运用于战场。这一趋势也对火炮系统提出了新的适应要求。
杜文龙认为,在现代军事技术与作战需求推动牵引下,为持续提升打击效能,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正朝着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未来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杜文龙:目前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主要发射榴弹、增程弹和一些反装甲子母弹,能够在广阔区域内对坦克等目标进行毁伤,并通过直射或曲射方式形成较大压制范围。然而,该火炮也存在一定局限性。最主要的就是口径较小,而增大口径又将面临成本过高、无法承受的问题。因此,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本身的改进已接近极限,但弹体的优化空间依然广阔。下一步,整个火炮系统将围绕“发射”这一核心,重点发展多样化战斗部与弹种配置,未来在这一领域仍有较大发展潜力。面对无人机、巡飞弹等低成本无人装备的兴起,未来155毫米口径榴弹炮有可能通过炮射无人机、炮射蜂群、炮射子母弹形成一种新的打击方式。若能将无人机投送至数十公里外,结合其自身航程与射程,实现炮兵与巡飞弹、无人机的组合,能够最大限度提升155毫米口径身管火炮的作战效能。因此,未来对武器装备的要求可能不再局限于发射能力本身,而将更注重弹种多样性及末端打击效果。
(央广网·军事频道 记者:王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