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韩国人又破防?废除中国汉字多年后,韩语为何变成“中国拼音”?
创始人
2025-10-07 19:02:22
0

编辑丨苏木 文丨苏木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韩国这位文化“惯偷”这次彻底破防了!

自古以来韩国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不少文物上的文字都是汉字,而现在的年轻人有没有多少认识这些古代汉字。

韩国因为国家门面“光化门”的牌匾修复,吵得不可开交,大部分人认为,纯韩文写出来的牌匾少了一些历史厚重感,坚持继续使用汉字。

最终他们决定还是用汉字,牌匾旁只用很小的韩语来做标注!

那么为何韩国人自信满满的语言运动不仅没成功,最终甚至没躲过为“汉语注音”的命运呢?

语言内废生活处处是坑

韩国人想要彻底剥离汉字,并非换一套书写符号那么简单,这相当于把一栋大楼的钢筋结构给抽走了。

现代韩语的词汇库里,翻开《标准国语大词典》一查,单纯的汉字词就占了57.3%,算上那些混合词汇,占比更是飙升到惊人的69.8%。

可以说韩文这套表音系统,其拼写的核心内容,绝大多数都是源自汉字的词汇,像经济、教育这类构建社会的基础概念,无一不是汉字词。

一旦丢掉汉字这个语义之锚,韩文本身就失去了精确表达的能力。

灾难性的后果很快浮现,2010年韩国高铁发生了一起匪夷所思的重大事故,工程师在阅读图纸时,把防水和放水两个词搞混了。

就因为这两个在韩文里发音完全相同的词,导致施工方使用了错误的材料,最终15万根枕木全部报废。

这种致命的混淆,早已渗透到社会的毛细血管里,政府贴出一张关于防水施工的通知,结果被居民们恐慌地解读为要放水,吓得大家连夜搬家一片混乱。

在医学这种人命关天的领域,风险更是被无限放大,医生开处方时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生怕搞混了同音的药名。

一个发音既可以指症状,也能代表征象,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误诊。

就连最基本的身份识别都成了问题,许多韩国人的姓氏和名字,用韩文写出来根本无法区分,比如“柳”和“俞”都念“Yo”,“郑”和“丁”都念“Chung”。

韩国人的身份证上,必须用括号额外标注出每个人的汉字名,否则从银行叫号到医院挂号,再到社保系统,都会乱成一锅粥。

甚至在国会,议员们的席位牌都得老老实实地写上汉字姓名,不然谁也分不清谁是谁。

抹不掉的汉字幽灵

物理上的清除,并不能抹去精神上的烙印,被强行驱逐的汉字,像一个文化幽灵,时刻萦绕在韩国的身份认同之中,制造着无法弥合的历史断层和深刻的集体焦虑。

最直观的后果,是养出了一代文化孤儿,年轻人面对自家的字辈族谱,茫然不知所措,那些记录着韩国历史根基的典籍,比如完全由汉文书写的《三国史记》,在他们眼中和一本外语天书没什么区别。

历史仿佛成了一个需要翻译才能懂的、别人的故事,2017年的一项调查数据,冰冷地揭示了这种文化失忆症的严重程度。

韩国本科毕业生的汉字识别能力平均分,只有可怜的29.5分,甚至有6.6%的人,连自己名字的汉字都写不出来。

比无知更可怕的,是随之而来的身份认同上的刺痛,当韩国年轻人冲浪时,发现网上流传着一种让他们破防的言论,韩语不就是中国拼音的演变版吗?

这话之所以扎心,是因为它并非空穴来风,年轻人痛苦地发现,自己的语言虽然在拼读,却完全不知道所拼读的音节背后真正的含义。

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一直以为自己是原创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活在别人的影子里,这种刺痛根植于那场试图彻底脱华的文化运动,结果却反向证明了两者之间千丝万缕、无法割裂的联系。

就连在朝鲜半岛内部,这种文化割裂也加剧了隔阂,朝鲜至今保留着汉字传统,而韩国学者在翻译本国古籍时,却因为同音异义词的泛滥而歧义频出错误百出。

在现实面前,韩国社会对汉字的态度,呈现出一种充满矛盾的双轨制,精英阶层和大众舆论之间,形成了一种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的集体困惑。

在普通人还在为爱国与否争论不休时,韩国的社会精英和顶尖企业早已悄悄地把汉字捡了回来。

三星、现代这些大公司,在招聘时明确要求应聘者必须掌握上千个汉字,银行等金融机构,甚至会直接在入职考试中测试汉字能力。

这背后是赤裸裸的现实需求,他们清楚地知道,没有汉字作为工具,根本无法进行精确的学术研究、法律拟定和商业沟通。

2009年,20位韩国前总理甚至联名上书,强烈要求在小学恢复汉字教育。

官方的政策,则像在跳一场犹豫不决的摇摆舞,2005年那部强制规定公文必须专用韩文的《韩文专用法案》被废除了。

高考的语文试卷里,也开始出现汉字考题,高中生甚至被要求掌握大约800个常用汉字。

但这些转向都小心翼翼极其不彻底,汉字教育在学校里大多只是选修课难以推进,一方面家长们担心这会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

另一方面政界人士生怕被贴上崇中的政治标签,谁也不敢迈出全面恢复的那一步。

这种精神分裂,投射在社会生活中,就成了一幕幕奇观,在婚礼请帖这类庄重场合,人们偏爱使用典雅的汉字来凸显格调与文化底蕴。

可一转身,在新闻媒体等公共领域,大家又对汉字避之唯恐不及,生怕触碰到那根敏感的爱国神经。

更有趣的是,随着赴华旅游热潮的兴起,许多韩国年轻人为了方便,开始主动学习中文,结果他们越学越心惊,越学越困惑。

因为他们第一次如此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每天在说的韩语,其底层逻辑和词汇构成,与汉语有着怎样深厚的血缘关系,这种发现无疑加剧了他们的身份迷茫。

真正的文化自信,或许并非建立在对历史的切割和对过去的否认之上,而是源于对自身复杂渊源的清醒认知与坦然接纳。

对韩国而言,如何处理与汉字的关系,说到底是如何学会与一个更真实的自己握手言和。

结语

有人觉得韩国这是要面子,非得搞纯韩文显独立,也有人说这是自找麻烦,千年的文化羁绊哪能说断就断。

咱们也唠唠,要是你家也有这么个用着顺手但又想撇清的老东西,你是硬着头皮不用,还是实在不行就认怂捡回来?

韩国这汉字留不留的,到底是该讲文化骨气,还是先顾着生活方便呢?

参考资料:

新京报《韩国耗资300亿韩元重建“国门”恢复汉字牌匾》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仅仅上任27天!法国总理闪电辞... 2023年10月6日,法国新任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向总统马克龙递交辞呈,马克龙已正式接受了这一请...
原创 中... 七月作为下半年的开局之月,历来是观察汽车市场趋势的关键节点。中美作为全球两大汽车市场,其销量榜单不仅...
从5美元到1亿美金,再到自杀:... 这就是激发“交易员圣经”灵感的人:杰西·劳里斯顿·利弗莫尔(Jesse Lauriston Live...
原创 为... 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的确造成了大量平民死亡。然而,有些死亡并非直接由以色列造成,而是由于该地区的高...
吾乡大藏|五千年来,我们为何被... 在辽西丘陵的连绵山岗间,正进行着一场跨越5000年的文明对话。从红山先民的制陶琢玉,到现代考古的数字...
原创 仅... 10月6日,法国新任总理塞巴斯蒂安·勒科尔尼向总统马克龙递交了辞呈,马克龙也已正式接受了这一请求。令...
原创 为...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时候,曾经流行过校园民谣,很多学生都喜欢唱,很多唱片和磁带都在发行。而到了现在,校园...
原创 抄... 越南的经济模仿与挑战 在过去的38年里,越南一直在学习中国的改革经验,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显著的经...
原创 上... 在唐朝历史上,李隆基的“唐隆政变”一度震动整个政坛。李隆基在危机四伏的时刻,联合姑妈太平公主以及禁军...
这些年轻人为何爱上合唱 图①:广西南宁越人合唱团艺术总监蓝壮青为合唱团成员指导发声方法。  兰 谦摄(人民视觉)  图②:正...
已到悬崖边!利物浦各赛事三连败... 北京时间10月8日消息,在经过夏窗的巨额投入后,原本以为本赛季的利物浦不仅能在英超大杀四方,在欧冠赛...
男子为报复领导故意向境外泄露企... 近日,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某大型企业员工董某某因对领导心怀不满,为泄私愤,多次向境外人员泄露企业...
多地发文:招人,只要退休的,现... 日前,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做好2025年银龄讲学计划有关实施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银龄教师行...
奔驰为何选择中国企业Momen... 据媒体报道,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近日宣布,将在其中国生产的部分车型中引入中国...
数说节气谚语:风轻露重秋意浓 ... 今天(10月8日),我们迎来寒露节气。作为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寒露时节我国北方逐渐进入寒冷阶段,南方秋...
原创 下... 国安的塞蒂恩教练终于下课了,这一消息并不让人感到意外,仿佛早已注定般。泰山队此前曾邀请崔康熙执教,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