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两重天” 天气差异为何这么大?
创始人
2025-10-10 10:42:32
0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题:南北“两重天” 天气差异为何这么大?

新华社记者黄垚

假期后返工第一天,一场降雨就让华北的公众感到秋意凉,一些网友还疑惑“难道这会儿就要穿秋裤了吗”;与此同时,江南华南等地的高温却迟迟不退。近期南北方天气形势究竟如何?

据气象部门预报,10日至13日,西北地区东部、华北、黄淮等地多降雨。甘肃东部、陕西中南部、四川盆地北部、山西南部等地暴雨概率高,以稳定性降水为主,但局地短时雨强较大。虽然冷空气对华北、黄淮等地的降温影响将趋于结束,但受补充冷空气和持续降雨影响,气温偏低的状态仍将维持。

同时,江南、华南地区高温天气持续,预计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北部和东部等地有35℃以上高温天气,局地最高气温可达38℃以上。

为什么会出现南北“两重天”的差异天气?

中央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杨舒楠解释,此次华北等地降雨、南方高温天气过程都受到副热带高压影响。“由于副热带高压是庞大的暖性高压系统,被其控制和笼罩的地域晴朗少雨且炎热,而处于其边缘的地方则容易发生降雨。”杨舒楠说。

专家表示,由于副热带高压偏北偏强,配合北方地区冷空气活跃,降水沿着副热带高压北侧发生。加上此次过程低空急流发展强盛,为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和动力条件。同时,回流的冷空气与暖湿气流相互作用,在西北地区东部到华北黄淮一带长时间停留,持续输送充沛水汽,导致降水量较大。

南方高温则由于江南、华南地区被副热带高压所覆盖,晴热少雨,加上副热带高压内部下沉气流作用,造成部分地区高温持续。

针对南北方温差较大的情况,杨舒楠说,前期全国范围气温普遍偏高,因此此次降温幅度相对较大,华北、黄淮等地最高气温下降明显。此次降温后,平均气温较常年偏低2℃至4℃,局地偏低6℃,部分地区最高气温接近同期最低值。而南方高温持续,导致南北方温差进一步加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秋收秋种时段。受降雨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华北中南部、黄淮北部土壤过湿持续或加重,部分农田渍涝风险较高。专家建议,上述地区应避雨抢收成熟作物,采取通风存储、烘干等措施,降低发芽霉变风险;及时排涝降渍,腾茬整地,适时秋播。

而在南方,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江西东北部土壤缺墒将进一步发展,需注意造墒播种油菜,促进正常出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巴... 而巴基斯坦这次的举动也暗藏自己的“小心思”,一直以来,巴基斯坦跟中国走得近,大家都叫它“巴铁”,可面...
北方冷如初冬 南方高温频现 为... 近期,南北温差大,北方多地冷如初冬,南方多地高温频现,冷热反差十分明显。预计今天北方大部仍旧气温低迷...
季前赛-保罗15+6+4哈登5... 【搜狐体育战报】北京时间10月10日NBA季前赛,主场作战的快船以142-95击败。伦纳德18分0篮...
原创 年... 节后第一天开盘,ST名家汇便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更名为*ST名家。 作为10月第一个“戴星”公司,...
原创 项... 刘邦或许堪称历史上最为幸运的帝王之一。在讨伐秦国的征程中,他率领的部队率先攻至秦王城咸阳。面对奢华至...
央视两度聚焦!咸阳高新为何如此... 这个十一,中国西部AI创新港以科技之光献礼祖国,用创新热情点燃金秋,为市民与游客奉上了一场融合硬核科...
党章点亮人生路!张童的思政课为...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张海涛 河南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超 实习生 张祎 在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里,...
26年考研报名今天开始,如何报... 58 所中国大学被美国盯上! 100句小学生常用“歇后语”:2000成语接龙 填报方法 根据《202...
原创 看... 在国际比赛日期间,巴萨球迷最关心的,总是球队伤员的恢复情况。据西班牙《马卡报》最新报道,消息可以用“...
华尔街新「造王者」,OpenA... 文 | 节点财经,作者 | 二风 OpenAI的“野心”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北京时间10月7日凌...
小说如何思考:个人主义的限度(... 1 秋天的第一片枫叶 作者: [美] 南希·阿姆斯特朗 译者: 罗萌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挪威如临大敌!“若没拿到和平奖... 【文/观察者网 齐倩】 美国总统特朗普能不能拿下梦寐以求的诺贝尔和平奖?答案即将揭晓。 但据英国...
李强会见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 新华社平壤10月9日电 当地时间10月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平壤朝鲜劳动党中...
原创 稻... 01 在崇尚天赋与速成的时代,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却道出一个朴素的真理: “如果没有天赋,那就一直重复。...
在职基层干部为何领上失业保险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 洪 琥绘(《讽刺与幽默》供图) 四川省什邡市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大厅,临近中午...
原创 弹... 虽然网上有很多声音在说俄罗斯快要“弹尽粮绝”,无法继续作战,但从2025年初的情况来看,事实似乎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