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如何思考:个人主义的限度(1719—1900)
创始人
2025-10-10 13:03:55

1

秋天的第一片枫叶

作者: [美] 南希·阿姆斯特朗

译者: 罗萌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原作名: How Novels Think The Limits of Individualism from 1719–1900

出版时间: 2025-9

2

作者与译者简介

[美]南希·阿姆斯特朗(NANCY ARMSTRONG),文学理论家、批评家,杜克大学英语系教授,曾任耶鲁大学圣地亚哥大学等知名高校客座教授。主要研究领域聚焦于18 至 20 世纪英美小说、文学批评理论。代表作有《欲望与家庭小说》(Desire and Domestic Fiction,1987)、《摄影时代的小说》(Fiction in the Age ofPhotography, 1999).《小说如何思考》(How Novels Think,2005)等。

罗萌,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博士,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汉语文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现当代小说、中国现代文论、通俗文学与文化。著有《通俗:大众视野与文类实践》,曾发表学术论文、影视及文化评论多篇。

3

内容简介

小说在现代个体的形塑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文学又如何影响我们对自身及周围世界的认知?

《小说如何思考》是当今英美文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评论家之一南希·阿姆斯特朗关于英国小说研究的重要著作。南希·阿姆斯特朗提出,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史密切相关。小说塑造的主体形象展现出智慧和意志,能一定程度改变社会秩序。一旦小说创造了这一形象,读者便可通过这种叙事理解自我,从而形成一种自我管理的主体。为了展示笛福、奥斯丁、司各特、勃朗特、狄更斯、艾略特、哈代、哈葛德和斯托克等作家的经典小说如何参与塑造、更新和延续个体形象的过程,阿姆斯特朗将这些小说与洛克、休谟、卢梭、马尔萨斯、达尔文、康德和弗洛伊德等思想家的著作进行对照。作者还借助阿尔都塞、福柯和德勒兹等理论家的观点,阐释了现代个体形成的复杂性。

在《小说如何思考》中,南希·阿姆斯特朗通过跨学科研究揭示了小说的发展史与现代个体的形成之间的关系作者指出,小说不仅是社会的镜像,更有一种强大的建构力量,它主动塑造了个人对自身身份及其在世界中位置的理解。小说不仅是个人主义的宣扬者,也是其局限性的揭示者;小说在塑造现代主体性的同时,也展现了其内在的矛盾与张力。

4

目录

致谢 001

导论:小说如何思考001

设想个人 005

另一种思考的可能性 017

感性的遗产 035

第一章 不合时宜者如何成为道德主人公044

坏主体 047

契约道德 053

性道德 060

新的阶级气质 070

道德作为规训 079

第二章 当小说缔造了国家086

矛盾的客体 091

陌生的伙伴 094

忧郁症般的政治史 099

政治史般的忧郁症 111

第三章 为何维多利亚时代小说里难觅好男人129

重审资本主义文化中的坏主体 134

新颖的移置 138

非个人的主体 150

和爱有什么关系? 162

第四章 多元发生论的想象172

重复带来的差异 178

当再生产变成重复 189

防御型个人主义 200

重复的非人性 207

来自吸血鬼的一些帮助 215

有差异的再生产 219

第五章 必要的哥特 224

女性缺什么 227

虚假乌托邦之母 234

被压抑者的回归 239

对负面事物的否定 250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质性研究研修班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汇聚口述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围绕口述史的理论、方法、技术与应用展开深入探讨。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交流碰撞,研修班为口述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广阔平台,促进了口述史在不同领域的拓展应用、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展现了口述史在新时代的发展潜力与应用前景。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一期(2024年7月26-28日;线下)、第二期(2024年8月16-18日;线下)、第三期(2024年12月7-16日;线上)、第四期(2025年3月7-9日;线上)、第五期(2025年7月25-27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5年12月下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口述史研修班第六期(线上)。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致力于打造一个跨学科交流与深度对话的学术平台,探索质性研究在多元学科领域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应用。通过跨学科的视角碰撞与方法互鉴,研修班旨在推动不同领域质性研究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无论您是高校教师、科研人员,还是对质性研究感兴趣的学生、实务工作者,都能在这里感受多元学科视角下质性研究的丰富内涵,把握学科前沿动态,提升研究能力与学术视野。 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一期(2025年7月11-13日;线上线下同步)开班后,受到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在学员当中反响也相当不错。在各咨询群中,很多朋友希望能够有机会参加后续培训,经初步考虑,拟于2026年1月上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质性研究研修班第二期(线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Z384次列车的乘务员,为何要... 11月24日16时53分Z384次列车载着682名旅客驶离长春站开启跨越4267公里的“候鸟”之旅从...
南海舰队发声: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5日 “南海舰队”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原创 叶... 历史上,许多民族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多...
股价回撤、增速放缓,成都银行股... 近日,成都银行两大国资股东联手斥资6.11亿元增持该行股份近3424.7万股,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