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5月1日,日寇发动了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枣宜会战,并在广东方面发动了良口作战,企图加强正面战场的军事压力,动摇蒋介石政权的抗战意志,引诱其投降。面对抗战相持阶段新的困难局面,国内动摇的人越来越多,一些国民党高官甚至公开在陪都重庆大谈“妥协投降”等消极论调。
百团大战歼敌2.5万
为了克服这一严重危机,八路军方面决定在华北敌后战场搞一场大的破袭战,狠狠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8月20日,八路军各部按照统一部署展开行动,迅速向正太、平汉、同蒲等铁路和一些重要公路发动猛攻,这些交通线先后陷入瘫痪;“晋冀门户”娘子关等要点要隘接连被攻克,日寇投入巨资的井陉煤矿也被破坏,停产达半年之久。
到次年1月24日战役结束时,八路军共攻克据点2993处,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并以自身伤亡1万7千人的代价,取得了毙伤日伪军2万5千余人的骄人战绩。当时日寇在华北的部队共有9个师团、12个独立混成旅团,共25万人马。
#优质图文扶持计划#3个混成旅团损失最大
但在一系列战斗中,遭受打击最大的就属驻阳泉的独立混成第4旅团、驻石家庄的独立混成第8旅团与驻太原的独立混成第9旅团。以第4旅团为例,即便按照日寇一贯传统瞒报伤亡数字,仅承认百团大战中阵亡2010人,其中就有276人属于该旅团。
这些独立混成旅团是1934年才出现在日寇陆军序列中的编制,与日寇满编近2.5万人的师团相比,其往往仅有5000人左右,但调动方便,更加灵活。加上其往往配备40门各种山炮、野炮、步兵炮,还有近180挺轻重机枪,对付严重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火力方面绰绰有余。因此,从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到1939年,日寇相继编成18个独立混成旅团,负责承担后方守备任务。
驻守正太铁路沿线成为攻击重点
第4、第9和第8独立混成旅团,虽然分别直属驻山西第1军军部和华北方面军总司令部,但均是正太铁路沿线的守备部队。正太铁路,这条横穿太行山,连接平汉、同蒲两条铁路的纽带,在1938年被日军占领后,就成为日军军事运输和掠夺山西优质煤炭资源的主要通道。依托这条铁路,日军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的“囚笼政策”,对我根据地疯狂围堵、分割蚕食。
从1940年4月到7月,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副总参谋长左权与晋察冀军区司令聂荣臻、129师师长刘伯承等人就反复讨论酝酿,制定了一个大胆周密的作战计划:通过大规模破袭作战,切断横贯晋冀两省的大动脉——正太铁路,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大根据地连成一片。因此,百团大战一开始,驻守该铁路左中右三段的3个混成旅团自然成为打击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