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风靡一时的旋转小火锅,如今为何没人吃了?网友:4个原因很现实
创始人
2025-10-12 01:00:43

三年前路过写字楼楼下的旋转火锅店,还得拿号等上二十分钟 ,

传送带转得像走马灯,年轻人低头刷手机,伸手就夹起一串鱼丸

货架上 “29.9 元畅吃” 的灯牌亮得晃眼,老板站在吧台后数签子都笑出褶子。

上周再去,卷帘门半拉着,里面只剩几张蒙灰的吧台椅,玻璃上贴着 “旺铺转让”。

这种落差不是个例。

企查查数据显示,国内现存小火锅相关企业虽有 2.22 万家,但 NCBD 数据戳破了繁荣假象:

2023 年旋转火锅闭店率高达 24%,比餐饮行业均值高出 3 个百分点。

曾经靠 “一人一锅” 爆红的品类,如今怎么就没人待见了?

网友总结的 5 个原因,每一条都戳中要害。

卫生信任崩塌

论败好感,卫生问题排第一。

去年贵阳某店蘸料碗里爬活蛆的新闻还没凉透,

今年重庆又曝出旋转台上老鼠啃食食材的视频,涉事门店直接被勒令闭店,连整个商场都得跟着消杀。

这些不是极端个案。

常吃旋转火锅的朋友都有体会:传送带角落的青菜叶发蔫发黄,装丸子的格子里浮着油星子,有的店家连夹子都不常换。

更要命的是 “回收疑云”—— 前员工爆料称,当天没卖完的食材第二天换个保鲜膜继续转,

甚至顾客剩下的菜也敢回炉。

虽说头部品牌有冷链配送兜底,但架不住中小店瞎折腾,整个品类的信任墙就这么塌了。

“科技与狠活” 管够

“29.9 元无限畅吃” 的招牌,本质是场成本骗局。

你以为的肥牛卷,可能是鸭肉牛油香精压的;

咬开的鱼丸,里面全是淀粉和食用胶,连鱼腥味都得靠添加剂凑。

这事儿不能全怪老板黑心。

旋转火锅客单价大多卡在 20-60 元,想赚钱就得在食材上抠成本。

高端点的毛肚、黄喉基本见不着,转来转去全是生菜、豆芽和冻丸子。

锅底都是 “速食味”

火锅的灵魂在锅底,可旋转火锅的锅底能省就省。

多数店家直接用工业料包兑水,辣锅只有呛人的红油味,清汤锅淡得像刷锅水,

跟老火锅店用牛骨鸡架熬 8 小时的高汤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菜品也没惊喜。

刚开始觉得传送带花花绿绿挺新鲜,吃三次就摸清套路:

蔬菜永远是那几样,丸子占了半壁江山,水果区常年摆着西瓜和小番茄。

有网友吐槽:“吃旋转火锅像开盲盒,只不过每次开出来的都是失望。” 这种味觉疲劳,恰恰是最致命的。

便宜的 “隐形消费”

表面看旋转火锅挺实惠,实际是 “低价引流,高价宰客”。

锅底单独收 15-20 元,蘸料另算,想吃点正经肉?

雪花牛、虾滑全是 “单点区”,一串就要十几块。

算下来人均七八十,不如去吃传统火锅,能点一桌子硬菜。

更尴尬的是巨头入局后,中小店的性价比优势彻底没了。

杨国福做旋转火锅,靠麻辣烫供应链能压低成本;

海底捞的 “举高高” 直接把 59.9 元自助做成标杆。

那些没供应链优势的小店,要么继续偷工减料砸招牌,要么涨价被顾客抛弃,进退两难。

其实旋转火锅的底子很好:“一人一锅” 契合独居潮,回转模式节省人力,

本是餐饮界的 “潜力股”。

可惜不少商家把一手好牌打烂,为了短期利润丢了卫生、毁了品质。

不是消费者不爱吃了,而是大家吃得起、也更懂吃了。

若有店家能守住 “食材新鲜、味道地道” 的底线,

这个品类未必没有翻身的可能,

毕竟谁不想下班路上,能踏实吃顿便宜又舒服的火锅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Z384次列车的乘务员,为何要... 11月24日16时53分Z384次列车载着682名旅客驶离长春站开启跨越4267公里的“候鸟”之旅从...
南海舰队发声: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5日 “南海舰队”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原创 叶... 历史上,许多民族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多...
股价回撤、增速放缓,成都银行股... 近日,成都银行两大国资股东联手斥资6.11亿元增持该行股份近3424.7万股,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