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10月9日,浙江11个地级市全部发布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相关文件,标志着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在全省推行中小学春秋假制度的省份。
今年9月,商务部等9部门印发《》,其中关于中小学春秋假的表述,引发广泛关注,全国多地也在探索实施中小学春秋假。
01
浙江全省明确中小学都有春秋假
春秋假是指在春季和秋季学期中,为中小学生增设有别于寒暑假的短假期。
杭州自2004年起,在每年4月底实施中小学春假试点。近年来,杭州春假的时间一般在5月前后,秋假的时间则是10月前后,并于今年首次推出春假托管服务,为家长不能陪伴的孩子组织各种活动。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的春托班,接收了60多位学生。春托班还专门请来校外科技辅导员,教孩子做“电子绘本”,一节课就可以创作出几张作品,春假四天时间,每个同学可以创作一个自己的AI绘本。
今年9月开学初,浙江的教育部门、部分学校已在学期日历上标明了秋假日期。
浙江省教育厅基教处处长李斌告诉记者,浙江中小学春秋假不仅有十余个部门联合保障推行,且尊重区域差异和学段差异,由各市、县(市、区)结合区域实际,因地制宜、弹性安排方案。
以秋假为例,绝大多数地市都安排在了11月的不同时间,与周末相连形成5天假期。
浙江通过多部门保障且因地制宜的春秋假实施方式,有利于中小学生在春秋假期间回归自然、进入社会,实现学生社会性发展,为幸福人生奠基。
↓
浙江部分地市县区春秋假安排
宁波
春秋假各3天,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相衔接,学校可利用其中1天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运动会、劳动周等活动相衔接。原则上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3天,秋假安排在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2025年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
湖州
德清县:2025年秋假时间暂定为2025年11月12日至14日。
嘉兴
南湖区:2025年秋假时间为2025年11月12日至14日,共3天,与11月 15、16日的双休日相连,共5天。
金华
金华市区: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兰溪市:3天,11月12-16日(含15-16日周末)
东阳市: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义乌市: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永康市: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浦江县: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武义县: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磐安县:3天,11月21-25日(含22-23日周末)
2026年春秋假时间根据当年国家法定节假日安排情况另行公布。
衢州
2025年秋假时间暂定为11月19-21日。
台州
结合气候特点和中小学教学规律,春秋假一般安排在春季学期和秋季学期的期中前后(即4-5月、10-11月间)。春假、秋假分别安排3天,可与法定节假日、双休日等相连,也可与学校组织的春秋游、运动会、劳动周等活动相衔接。具体由各县(市、区)(含台州湾新区)结合实际合理调整设置。
丽水
春假安排2至3天,可与“五一”假期连放;秋假安排3天,时间定在11月,可与周末连放;具体方案由各县(市、区)根据区域实际及城乡差异部署实施;初三年级不安排春假。
舟山
2025年秋假时间暂定为11月19-21日。
02
多部门发文探索中小学春秋假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等部门在《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等若干文件中提及“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
在《关于扩大服务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在放假总天数和教学时间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气候条件、生产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等因素,科学调整每学年的教学和放假时间,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
如今,寒暑假已然成为旅游高峰期,一定程度上让热门地区的交通、酒店患上了“假期饱和症”。有了春秋假,相应缩短寒暑假时间,也算是一种时间与空间的双重错峰。与此同时,家长的选项多了,也可以更灵活地休自己的年假。
03
全国多地探索春秋假
湖北利川:春假与清明假期相连开展配套活动
今年3月,湖北恩施利川市明确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放春假,与清明节假期相连。
利川市教育局通知称,本次春假仅限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放假时间为2025年4月7日至8日。通知要求,各学校应遵循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中关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规定,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及本地区、本校的具体情况,拟定本校春假期间的综合实践活动计划。
广东佛山:中小学试点春秋假 春秋假合计5天假期
今年8月9日,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开展中小学春秋假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2026学年在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进行春秋假试点。春秋假合计5天假期。
为调整中小学生学习节奏,引导学生更多地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走进大自然,《通知》明确,2025—2026学年的秋假安排在11月12日至14日,共3天;春假安排在“五一”假期前后,共2天。
河南:鼓励地方探索中小学放春秋假
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河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八大行动、26条措施,分别聚焦消费能力提升、消费环境优化等方面,其中包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等多个新提法。
目前,江苏、四川等多地教育部门都表示,正在研究春秋假相关事宜。各地试点经验表明,中小学春秋假想要顺利实施,可能既要考虑学生的出行需求,也要兼顾家长的时间安排,与带薪休假等制度做好衔接,而这背后,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协同配合。
04
春秋假如何“放”到心坎上
湖南省新田县学生在育苗基地开展研学。刘贵雄 郑时仁 摄
“今年春假3天和‘五一’假期绑定,可以继续带着孩子跟着课本去旅行!”浙江省杭州市学生家长王晓燕口中的春假,已经在杭州推行21年,不少家庭利用春假亲近自然、外出研学。
“实施春假不仅是为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休息调整,更多是希望孩子们走出课堂,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杭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总督学孔永国表示。
明媚春光中,有的学生和家长满怀期待、奔赴约定,但也有部分家长感到“有心无力”。河南省原阳县小学教师郭莹坦言,部分家庭缺少合理安排假期的能力,如果增加春假,一些学生可能扎堆去上兴趣班,或待在家玩手机。在浙江省的政务平台上,也有家长留言:“孩子放假在家,父母在上班,安全问题谁来确保?”
中国教育报记者梳理政策发现,近年来,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意见,明确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2020年,教育部在答复相关建议时指出,在保证开足开齐国家规定课程,完成好正常教育教学任务和教学时长的前提下,学校放假时间包括春秋假时间由各地、高等学校结合实际做出具体安排。
“春假源于20世纪的农事传统。”教育部高校思政课教指委委员、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渠长根表示,春假不仅保留了体会节气、历法、农业生产等传统文化的意蕴,也有增进亲情友情、促进家庭建设、赋予学生自由的意义。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春假有助于解决学生社会性发展存在缺陷、社会活动合作能力过低等问题。在假期安排上,要以健全学生成长发展为原则,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把放假的“决策权”交给学校和家庭,避免搞“一刀切”。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提出在全国设立“春秋假”的建议,呼吁各地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扶持等措施,确保企事业单位落实带薪休假制度,让家长能在放假期间陪伴孩子。
“对于家长确实无法陪伴的学生,我们将提供春假托管服务。”杭州市临平区第一小学党委书记龚国建表示,根据杭州市完善春假实施的相关要求,教师们精心设计阅读、手工、体育等活动,让学生在安全、愉快的环境中度过假期。据了解,除学校自主组织托管服务,杭州市也有部分城区结合实际,以学校划片组团或通过少年宫开展托管服务。
媒体评论员朱昌俊表示,要鼓励博物馆、旅行机构等推出和创新一些能够更好满足中小学春秋假游玩需求的服务与路线。同时,春秋假的设置,可能也需要注意到城乡中小学的实际情况差异。如对农村学生来讲,远程出游可能并不现实,甚至有一些学生属于留守儿童,这种情况下,设置春秋假时如何保障学生有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体验,就更加考验学校、家庭乃至相关部门的智慧。
文章来源:综合整理自央视新闻微信、浙江新闻、潮新闻、中国教育报、南方日报等
图文来源:央视新闻、CCTV1综合、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摄影图 通讯员 刘贵雄 郑时仁 邓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