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如何才能不陷入“台湾有民主、大陆无民主”的偏见?必须直面的核心问题是, 如何在直接与间接之间找到新的平衡。这是制度设计的挑战,而不是意识形态的标签游戏。
两岸统一,不仅是领土主权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政治制度如何对接的问题。岛内舆论常常简单化地将矛盾描绘为“民主与专制”的对立,但这种叙事既狭隘,又误导。真正的问题,在于如何协调两岸现有的选举制度:大陆的间接民主与台湾的直接民主。这是政治学、宪法学意义上的制度选择问题,而非单纯的价值判断。
我们首先主要澄清一个大误区,那就是民主不等于台湾式直接选举。
长期以来,台湾政客和部分西方舆论喜欢宣称,大陆没有民主,台湾才是“民主典范”。这是一种刻意制造的认知陷阱。
事实上,大陆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本质上是间接民主。人民通过普选选出各级代表,再由代表选举国家领导人。这种制度形式强调“民意汇聚”,属于代议制的一种。台湾地区的领导人选举则是直接民主的体现,即由选民直接投票产生。
从政治学的角度看,两者都是民主的实现形式。区别只在于:前者更强调稳定性和整体性,后者更强调即时性和直接性。
因此,将两岸制度差异简化为“民主与专制”,不仅缺乏学理依据,也忽略了世界范围内民主形式的多样性。
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这两种民主各有利与弊。
直接选举的最大优点,是民众参与感强,政治权力的合法性来源直观。但其风险也显而易见:容易受民粹操控,短期情绪可能绑架长期政策,社会撕裂的可能性更高。台湾岛内的蓝绿对决、恶性选举动员,正是直接民主的副作用。
间接选举的优势在于制度稳定和政策连续性。通过多层次代表过滤,过于极端的民意会被削弱,政治运作更具可控性。但问题在于,它可能导致民众“距离感”,尤其在现代信息化社会,间接民主常被误解为“不透明”甚至“专制”。
换句话说,直接选举过热容易“乱”,间接选举过冷容易“僵”。二者本身并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如何结合。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制度是在动态中演变的。
宪法学研究表明,选举制度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历史与社会条件共同塑造的。
在原始社会末期,部落民主多为直接选举,人人可以举手表决。随着社会规模扩大,古代中国发展出王权专制,这本质上是从直接选举走向间接选举。西方古希腊城邦则保留了公民直接投票的传统。
现代国家的经验更加复杂:美国采用的是“选举人团”制度,本质上是间接选举与直接选举的混合体;瑞士虽然以公投著称,但其联邦议会和代表制度同样健全。可见,制度是可以嫁接与演化的。
那么,两岸统一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呢?那就是制度如何嫁接的问题。
那么,如果两岸统一,制度如何安排?这才是真正敏感且必须面对的问题。
第一种可能性:大陆制度为主,吸收直接选举元素。统一后的政治格局很可能维持人民代表大会制,但可以通过在台湾地区保留某种“地方直选”机制,作为制度创新的试验田。这既保证了整体稳定,也保留了台湾民众熟悉的政治参与感。
第二种可能性:双层民主结构。即在国家层面保持间接选举,而在地方或区域层面增加直接选举。这种双层架构有助于平衡“集中”与“参与”的矛盾。例如,台湾可以直接选举地区首长,但在国家领导层面通过代表间接推选。
第三种可能性:宪法框架下的特别制度。参考“一国两制”的经验,但更强调政治制度的可调和性,而非完全的制度差异。统一后,可以在宪法修正案中确立台湾地区的特殊政治实践方式,以保证制度兼容与社会稳定。
其实,制度背后是人性的博弈。制度归根结底是为人性服务的。正如恩格斯所言,人类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其动物性基础。制度设计的任务,不是消灭兽性,而是抑制其恶性扩张,同时激发理性与神性的光辉。
在资本与权力的交织下,制度一旦失衡,民主可能异化为民粹,共和可能异化为权贵统治。因此,两岸统一的制度安排,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的直接或间接”,而必须关注其背后的人性驱动:欲望如何被约束?智慧如何被发挥?信仰如何支撑公共秩序?这才是比“直选还是代议”更深刻的问题。
不可否认,真正的出路是,民主与共和是统一后的双重要求。统一后的中国,必须同时兼顾民主与共和。
民主意味着每个公民的权利应得到尊重,个人意志能够汇聚成集体意志;共和意味着不同阶级、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能够在制度框架内达成共识。
没有共和的民主,只是碎片化的个人意志,最终会沦为“一盘散沙”;没有民主的共和,则容易演变为权力垄断,缺乏合法性。
两岸统一的制度设计,必须实现二者的紧密结合。既要保证台湾2300万民众的直接民主经验得到尊重,也要让大陆14亿人口的代议民主制度继续发挥稳定作用。
所以,制度的融合是统一的真正考验。统一绝非意味着大陆14亿人“服从”台湾2300万人,或反之。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两种不同的民主形式在新的宪政框架下找到平衡。未来的中国,既不应是单一的直接民主,也不应是僵化的间接民主,而应是一套结合了参与性与稳定性的制度架构。这套制度不仅要满足现实的治理需要,更要回应人性深处对公平、自由与秩序的共同渴望。只有在这样的制度再平衡之下,两岸统一才可能实现真正的持久稳定,而不是短暂的权力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