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中国为何“拳打”诺基亚,“脚踢”爱立信?
创始人
2025-10-13 10:21:54

据《金融时报》报道,中国正在限制国内电信网络使用诺基亚和爱立信的设备。报道说,中国正推动关键技术基础设施和西方“脱钩”,要求国营信息设备采购方,比如移动运营商和公共事业单位,更严格审查外国电信设备的投标。

知情人士透露,爱立信和诺基亚现在必须先把资料交给中国的网络安全审查部门。整个流程可能长达三个月甚至更久,而且企业并不会被告知审查标准或结果。这让欧洲企业在竞标中陷入被动,而中国本土厂商则明显占据优势。

《金融时报》认为,北京此举,是对欧洲多国早前限制华为和中兴的回应。简单说,就是“你封我,我也封你”。虽然欧洲的封杀行动影响有限,但态度已经摆在那儿了。中国这次正面还击,也是一种“对等反制”。

其实,中国对欧洲电信设备的限制早有铺垫。自2022年《网络安全法》修订后,中国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采购要求安全审查。任何被认为存在风险的设备,都要经过国家网络安全委员会批准。

数据显示,爱立信和诺基亚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12%掉到了去年的4%。诺基亚在中国的收入更是出现两位数的下滑。招标过程一拖再拖,欧洲企业失去耐心,市场自然被中国厂商接盘。

欧盟驻华商会也坐不住了,称这些本地化要求对欧洲科技企业构成“生存威胁”。他们的调查显示,近四分之三的欧洲科技公司因政策变化而失去了业务。

但《金融时报》在报道中轻轻带过了一个事实,欧洲早就先动手了。英国、法国、德国这三大国,早在几年前就对华为下了各种限制。英国是最狠的,已经全面禁止华为参与5G建设,还要求在2027年前拆除现有设备。法国虽然没彻底封杀,但限制华为在关键区域的参与。德国相对宽松,但也曾多次讨论过禁用华为设备。

欧洲这么搞,中国当然不会坐视不理。现在北京公开反制,不仅是技术安全的考虑,更是战略态度的体现。过去中国做事还比较低调,但现在不怕公开做,也不怕硬碰硬。

更重要的是,中国这次放风给《金融时报》,很可能是有意为之。因为中国知道,欧盟的企业界会因此向欧盟施压。中国是在提醒他们:别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

而欧洲的麻烦还不止在科技领域。就在同一天,《金融时报》还爆出另一条消息:欧盟准备对中国钢铁征收最高50%的关税。

据报道,欧盟工业战略专员塞茹尔内在10月1日的紧急会议上说,欧盟要“参照美国和加拿大的做法”,把外国钢材进口配额砍掉一半,还要对中国钢铁征收高额关税。这些措施没有时间限制,也就是说,一旦实施,就可能长期有效。

塞茹尔内甚至直接点名中国,说欧盟不能再“天真”,不能继续敞开市场让中国的钢铁产能“倾销”。

但问题是,这种政策真能救欧洲吗?美国已经给出了反面教材。国际咨询公司估算,美国钢铝加税后,企业成本增加了526亿美元。汽车、飞机制造商全都受影响。每辆美国车的生产成本,可能因此多了近2000美元。

欧洲情况更糟。能源贵,制造业竞争力下降,再加上加税,等于是往自己脚上开枪。表面上救了钢铁业,实际上却拖垮了汽车业和制造业的竞争力。

欧盟想两边讨好,结果可能两边都不讨好。既想取悦华盛顿,又怕激怒北京。加税能否让美国“满意”,还是未知数,但中国肯定会记住这一笔。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Z384次列车的乘务员,为何要... 11月24日16时53分Z384次列车载着682名旅客驶离长春站开启跨越4267公里的“候鸟”之旅从...
南海舰队发声: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5日 “南海舰队”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原创 叶... 历史上,许多民族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多...
股价回撤、增速放缓,成都银行股... 近日,成都银行两大国资股东联手斥资6.11亿元增持该行股份近3424.7万股,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