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在南海,美国“尼米兹”号航母在短短半小时内连续发生两起坠机事故。两架不同型号的舰载战机先后坠入海中,场面异常惊险。更令人意外的是,仅仅过了一天,正在亚洲访问的特朗普就在空军一号上“自告奋勇”解释,说“可能是燃料出了问题”。
事情发展得太快,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一边是美军航母战斗群在南海高强度部署,一边却在核心海域损失两架主力战机;一边是总统随口甩锅燃料问题,一边是军方内部迟迟不发声。这两架战机为何离奇坠海?特朗普又为何急于给出解释?
当天下午14:45,一架MH-60R反潜直升机在“尼米兹”号起飞不久突然失控,直接坠入海中。天气晴朗,海况平稳,舰载设备运作正常。没有预警、没有呼救,飞机仿佛在雷达上瞬间消失。舰上立即启动应急方案,舰载小艇出动,五名机组人员全被救起,没有生命危险。
刚完成救援,15:15,又一架F/A-18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在起飞时剧烈震动,飞行员紧急弹射。不到半小时,两架不同型号的军机先后出事,而且还是同一艘航母、同一片海域,情况极其罕见。这已经不只是技术问题,而是系统层面的严重故障。
过去一年,美军F/A-18系列战机已经坠毁7架,MH-60R也频繁出现故障。而“尼米兹”号航母本身服役已有50年,自1975年起一直在现役。它本应在年初退役,但为了特朗普此行的“政治需要”,被迫继续执行前线部署任务。
这次部署并非普通军事任务,而是一场带有强烈政治意味的“秀肌肉”行动。特朗普计划先在马来西亚亮相,再登上另一艘航母“乔治·华盛顿”号,向盟友展示“美国保护伞”的存在。可没想到,当他在吉隆坡高谈阔论时,800公里外的“尼米兹”号却接连出事。
美军航母的燃油系统设计本非常严密,从运输、储存到加注,每个环节都有多重检测。如果真是燃料问题,那么整个舰队的飞行任务都应立即暂停。但事故发生后,舰载直升机仍在执行救援任务,航母运作没有中断。这与“燃料污染”的说法完全不符。
特朗普的说法更像是舆论止损。他可能急于在媒体面前给出解释,为自己的亚太行挡住质疑。即便解释漏洞百出,也比完全沉默更能引导舆论。
事故发生的时间点非常敏感。10月17日,“尼米兹”号刚驶入南海不久,原计划进行一系列高调展示,包括与地区盟友联合演练和航母起降秀。结果刚“亮相”,就连摔两架战机,美军内部已将这类事故定为“A级事故”,损失超过1亿美元。事故发生后,舰队并未立即说明原因,舰载通信受限。直到第二天,美国太平洋舰队仅发布简短声明称“事故正在调查中,舰队维持任务运行”,没有透露细节。而此时特朗普正飞往日本,在空军一号上主动抛出“燃料不好”的说法,这句话未经五角大楼确认,也未得到舰队技术人员背书,却被Fox News、NBC等媒体迅速引用,成为事故的“第一解释”。
两架战机的飞行前检查记录显示正常,飞控系统、弹射装置、雷达通讯均无异常。飞行员生还后状态稳定,意识清醒,无药物反应或中毒迹象。所有迹象表明,这不是个别零件的偶发故障,而是系统性风险累积的结果。
“尼米兹”号此次部署已经超期7个月,舰体老化、管线锈蚀、油水系统失灵等问题早已积压。过去几次部署中,这艘航母就因核动力系统和饮用水污染问题返港维修。如今在南海高温高湿环境下高强度运行,事故几乎是迟早的事。
更大的背景是,美军整体正处于“断层期”。新航母“肯尼迪”号一再推迟服役,“福特”号仍在磨合阶段,老航母“撑场”已经成为无奈之举。军费被国会卡住、政府一度停摆,士兵工资甚至发不全,更别说航母维护和零件更换。
2025年,美军A级飞行事故已达12起,几乎每月都有事故。从“杜鲁门”号航母F-35C坠海,到这次南海双机事故,已不再是偶发事件,而呈现常态化失控趋势。
南海并非普通海域,而是高度敏感的战略要地。中国近年来在该海域建立强大的反介入/区域拒止体系,陆基雷达、电子战系统、电磁压制网络覆盖密集。即便中方没有直接行动,美军在高压环境下操作失误的风险也大幅增加。
这次事故的核心看点,不是飞机坠毁本身,而是美国全球部署战略的结构性疲态暴露。原本用来“震慑”的航母,反而成了“自曝其短”的舞台。
特朗普本想通过这次亚洲行展示强硬形象,结果却在南海“翻了车”。接下来的访问是否按计划进行,美国媒体开始出现质疑,有人甚至调侃特朗普是否还敢登上“乔治·华盛顿”号。
事故处理方式也引发关注。一边是军方极度低调,尽量封锁消息;另一边是总统提前给出结论,似乎早有准备。这种不协调反应,更突显美国军政系统内部信息壁垒和协调失衡。
中方对此保持克制。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美方频繁在南海炫耀武力,是地区安全不稳定的根源。同时表示,如有需要,中方愿从人道主义角度提供必要协助。这既显示大国风度,也向国际社会传递清晰立场。
对东南亚国家而言,这次事故无疑是一记警钟。曾被视为“安全保障”的美军航母,如今在家门口频繁出事,盟友对美军能否提供可靠保护开始产生怀疑。
过去,美国凭借海军力量在全球横行,如今老航母带病服役,战机频繁出事,士兵疲惫,整个体系几近极限。这次“尼米兹”号事件,是众多问题的一次集中爆发。
当年号称“海上铁拳”的美军,如今却要靠50岁的老舰维持霸权幻象。南海不再是美国航母畅行无阻的“后花园”,而是一个随时可能“翻船”的高风险海域。特朗普一句“燃料不好”,虽能给媒体制造简单解释,却掩盖不了美军在现实中的全面透支。
两架战机坠毁,不仅是军事损失,更是对美军全球部署能力的一次拷问。本来用来展示实力的亚太之行,变成了国际舆论的尴尬现场。美国还能靠“秀肌肉”撑多久?这次事故或许已经给出了答案。老化装备频发故障,加上全球战略压力,美军系统性漏洞暴露无遗,无论特朗普如何巧言掩饰,现实终将揭开霸权伪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