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一个很难被攻占的国家,从日本历史来看,很少遭到外敌进攻,被攻占的次数更是非常少。只有二战时期,美国占领了日本,但美国占领日本,也不是完全依靠常规武器,而是依靠原子弹,迫使日本投降后,才占领了日本。如果二战美国不使用原子弹,依靠常规武器攻占日本,也是很头疼的一件事。那么日本为何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不用原子弹,也很头疼?
第一,岛国和天气原因。日本位于东亚地区,太平洋西部,是一个群岛国家。日本的四座大岛分别是本州,九州,四国,北海道。这四座大岛距离相近,呈东北西南走向,本州岛是日本的核心,北部有北海道,南部有四国和九州,拱卫本州岛。
日本东部是广阔的太平洋,西部是日本海,和朝鲜半岛隔着朝鲜海峡相望。朝鲜海峡长约300公里,宽约180公里,深约50到150米。因此对于日本来说,海洋就是天然的屏障,有利于加强日本的防御能力。
而且日本属于温带海洋气候区,冬季受到西伯利亚季风影响,夏季受到太平洋季风影响,多台风天气。夏季的太平洋季风带来了充足的水汽,有利于台风的生成,秋季副热带高气压减弱,导致台风向日本偏移。再加上日本处在寒暖流交汇地带,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的交汇,导致海水温度出现复杂变化,也为台风增强提供能量。
因此日本所在的西北太平洋地区属于台风生成区的核心地带,这一海域每年平均生成25个台风。而且日本四面环海,是一个岛国,受到东亚岛链结构影响,台风路径容易覆盖日本内陆和日本近海地区。
频繁的台风会给日本造成破坏,但也会增加攻占日本的难度。比如13世纪时期,元朝进攻日本,元朝发动了两次进攻日本的战争。第一次是在1274年,元朝派遣四万大军进攻日本,元军占领了朝鲜海峡的对马岛和壹岐岛,作为进攻日本的跳板和补给站,但在登陆九州岛的过程中,由于准备不足,损失惨重,最后以失败告终。
第二次是在1281年,这一次元朝准备充分,调集了14万大军,试图一鼓作气荡平日本。元军不仅携带了三个月的军粮,甚至还带了锄头,铁锹等农具,试图攻占日本后,长期占领和屯田。但天公不作美,这次进攻日本遭遇了大型台风天气,元军损失大半,剩余元军部分撤退部分被日本击败。此后日本将倾覆元军的台风称为“神风”,二战期间还组织了“神风特攻队”。由此可见,海洋和天气原因都增加了攻占日本的难度。
第二,地形和防御圈。日本不仅是一个岛国,而且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多火山和地震。据统计,日本75%的土地被山地覆盖,地形崎岖。特别是本州岛中部地区,很多山脉海拔超过3000米,被称为“日本屋脊”。日本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海拔3776米,第二大高峰是北岳,海拔3193米,第三高峰有两座,分别是奥穗高岳和间之岳,海拔都是3190米。
日本这种地形易守难攻,不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比如二战时期,德国进攻苏联,采取了闪电战。主要是因为苏联西部属于东欧大平原,一马平川,适合大规模机械化作战。而日本不同,往往需要逐山争夺,而且日本控制的岛屿非常多,防御圈大,还需要逐岛争夺。
二战时期,美国就是和日本逐岛争夺。比如二战时期的塞班岛战役,硫磺岛战役,都是逐岛争夺、逐山争夺。特别是硫磺岛战役,美国于1945年2月19日开始在硫磺岛登陆,美国计划五天拿下硫磺岛,但日本守将栗林忠道放弃了沿海防御,而是加强了山地防御,将硫磺岛的山体打造成了防御阵地,给美军造成了很大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的轰炸效果大大下降,最后美国只能用陆军,逐山消灭日军,用了36天才攻占硫磺岛。这场战争,日军伤亡23388人,美军伤亡28686,是美军的伤亡人数第一次超过了日军。而硫磺岛只是一个小岛,面积只有22平方公里。此外还有塞班岛战役,美军伤亡1.6万,琉球战役,美军伤亡7.5万。
因此说岛屿作战是非常困难的,二战后期,日本还一度叫嚣“一亿玉碎”,拒绝投降。美国预估在不使用原子弹的情况下强行登陆日本,美军伤亡可能超过一百万,因此当时美国也很头疼。最终美国决定对日本使用原子弹,1945年8月6日和8月9日,美国分别向日本广岛和长崎扔了原子弹,日本不再叫嚣,宣布投降。日本放下武器之后,美军才在日本登陆,完全占领了日本。因此说,日本很难被攻占,二战美国没有原子弹,攻占日本也很头疼。
更多文章可查看世界历史网公众号(shijielish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