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匾额有错字,为何几百年不改?
高考招考我来说
2023-08-18 22:14:24

原标题:故宫匾额有错字,为何几百年不改?

故宫的所有匾额,只要涉及到“门”字,都是错别字,因为门的都不带钩,繁体的“門”字不带钩,错的非常明显。

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据说这个“门”不带钩的事情源自于宋朝时期,宋高宗赵构将首都迁到临安,有一天玉蝶殿起火,原因是一个小太监把蜡烛打翻了,引起了火灾。

本来是个普通火灾,高宗皇帝非常不爽,老子刚盖的皇宫就让你烧了,给我查!

结果,查案的这个大臣刚好就是那个小太监的亲戚,就琢磨怎么救下这个太监,于是他就跑到皇帝面前说:“您看着宫门上的匾额,“門”字带钩,看着就像柱子着了火,这叫“火脚”,不吉利!

这个大臣太有才了,皇帝居然就信了,把所有宫门的“門”字都去了钩,这个习惯就沿用到了南宋灭亡。

但是蒙古人不信这个,建立元朝后,北京的宫门上的“門”是带钩的,但是元朝被明朝灭了,汉族皇帝朱元璋又把这个宋朝的习惯,“門”不带钩给恢复了,但是老朱的意思可不是怕着火,他的意思是“門”里带钩,这不是不让人进门吗?给人在门口使绊子?阻塞言路啊!

于是当即下令,不但皇宫,就连城门、大小衙门,所有的匾额的“門”字都不许有钩。

朱棣朱老四夺权成功,把都城从南京迁到了北京,也沿袭了老爹的做法,北京紫禁城最初的所有匾额也是“門”里没有钩的。

但是满清入关,占了北京紫禁城建国,就是大清朝了,刚开始的时候不会玩,新作的匾额“門”确实还带着钩,但是到了乾隆皇帝的时候,这个事情就又变了。

脑洞向来都比较大的乾隆有一天看着自己宫门的匾额发呆,随口一句话:”朕作为真龙天子,天天在带钩的門下面过,会不会挂到龙鳞呢?“

这话传到维护宫殿的人耳朵里,上奏皇帝换新匾额,乾隆立马就批准了,从此清宫里的所有匾额的”門“字,又没有了钩。

这就是为啥紫禁城里的错别字一直这么多年不改的原因。其实清朝的宫门的匾额,也并不像前几朝那样都给”門“去了钩,有的依旧留了钩,只不过小的几乎看不出来而已。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世... 上世纪至今,全球出现过一个诡异规律:谁当上“世界老二”,谁就会被美国盯上,直至彻底打残。 最终四大对...
一个女人,如果开始这样“打击”... 很多人觉得,爱就是甜言蜜语、无限包容,可真正深沉的爱,往往藏在 “不那么好听” 的话里。尤其是女人,...
原创 《... 《四喜》的剧情越来越好看,自从知道小女儿被送走后,喻静香每天晚上都做噩梦,丈夫担心她身体出问题,便把...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为何让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读过日本小说?在日本文学中经常见到的物哀、幽玄、侘寂和意气这些名词,尤其是物哀文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