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团流动“挖坑”,执法如何“打地鼠”
中工网
2023-08-31 11:26:44

原标题:旅行团流动“挖坑”,执法如何“打地鼠”

原标题:旅行团流动“挖坑”,执法如何“打地鼠”

“低价”入团却屡屡被要求购物消费;举报“坑团”线索,却发现旅行社注册地在相邻省份,打击处理效果不佳。这样的套路,让不少“向云端”的游客措手不及,连连中招。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有的旅行团采取跨省流动“挖坑”方式,以“超低价”揽客入团,全程购物环节塞满坑骗游客。一批经营“坑团”的旅行社注册在A省,“坑骗”在B省。在B省被坑的游客向当地投诉举报,B省监管部门只能通过向A省发送提示和协查函的方式进行监管,一些时候就会不了了之。

进入暑期旅游高峰,旅游市场异常火爆,彰显出旺盛出游需求和消费潜力。然而,各地也不时曝出种种旅游市场乱象。与多年前那种赤裸裸的“低价团”“购物团”相比,如今“坑团”“坑店”坑蒙拐骗的方式更为隐蔽、套路更加多样。特别是,诸如“A省注册B省骗”的跨省流动“挖坑”,就如无影乱窜的“地鼠”,让广大游客防不胜防,钱包和精力都“伤不起”。

这背后,正是瞄准了当前跨省旅游乱象监管打击存在短板。近些年,为了活跃旅游市场,加大地区之间的合作,一些相邻省份开始共建旅游市场,允许旅行社跨省经营。然而,跨省旅游活了、火了的同时,跨省执法监管机制却没有很好建立起来,这让一些游客的权益保障悬在了“真空”。

一个细节是,被投诉较多的旅游购物点附近的旅游大巴,多挂着周边省份的牌照。如此“小心思”的背后,或许正是摆出了“随时开溜”的姿态。如媒体报道所提及,一旦有游客坠入跨省旅游流动的“坑团”中,即使举报投诉,事发地相关监管部门,对于外省市注册旅行社团体的调查、查证和处罚约束,往往面临尴尬。相比于本省省内直接固定证据,由文旅、市场监管和公安机关等部门查处,目前给邻省发送提示和协查函的方式,显然有些缓不济急。正因为如此,不法“坑团”才敢耍小心思,猖獗坑骗。这警示各省,在畅通共享旅游资源的同时,有必要深化合作,强化协作治理,构建起跨区域跨部门的联合监管查处机制,让“地鼠”无处可逃。

当然,“A省注册B省骗”的背后,也有利益丰厚,违法成本却偏低的因素。市场上的一些不法旅行社,以低价为引流噱头,却早早地与目的地“坑店”“黑店”勾结,甚至请人乔装本地人欺客。一整套严密的坑人剧本之下,不法旅行社几乎从未想过有“回头客”的概念,目的就是一次性坑骗压榨。即使东窗事发,涉事旅行社或导游却往往只受到罚款数千元、暂扣导游证等处罚。为此,各地相关部门在及时补上执法漏洞的基础上,还要思考如何进一步提高违法代价——“打地鼠”的板子要高高举起,也要重重拍下。让“板子”带电运行,让“地鼠”真正感到肉痛。

在路上、“向云端”的游客,不是待宰的羔羊;坑人的“地鼠”,也不可能一直猖獗下去。无论游客去往何处、身在何处,一旦遭遇不公或者权益受损,都应当有监管部门及时、高效的反馈与兜底。查短板、补漏洞、严治理,让“地鼠”无处遁形,让广大游客玩得开心、尽兴。(林风)

来源:人民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买东西时通常会说去买东西,但你有没有想过,东、西、南、北这些词语本来是表示方...
汉玛克「女王秘境」智能恒温花洒... 在高端卫浴领域,一款新产品在发布前就引发行业与用户的集中关注,并不多见。汉玛克「女王秘境」智能恒温花...
时隔9年回归 《惊天魔盗团3》... 1905电影网专稿 你是否曾在短视频平台上反复刷到过这些片段? 无论是那惊艳手法配合过安检的经典桥段...
如果日方一意孤行 中方将坚决采... 新华社电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20日表示,如果日方一意孤行,继续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中方将坚决...
高市早苗涉台错误言论 为何说用... 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发表的涉台错误言论,引发多方批评。高市早苗的涉台谬论是1945年日本战败以来,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