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高考录取中,有两类学生比较受大众关注,被录取的学生不仅可以免学费、免住所费等费用支出,还能享受每月数百元的生活补贴,但是这部分学校在毕业后必须依照被录取时的协议要求,定向分配到所属的乡镇就业至少6年,这就是目前的省级公费师范生和定向医学生。
一般来说,省级定向生录取后,毕业后就业地都是比较落后、贫困的乡镇,大学四年的生活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能有所夸张,但改变一个人的观念是必然的,对于一些报考定向生的高考生及家长,很可能在大学学习期间就会对自己报考定向生的选择做出改变,想退出定向就业的队伍。

比如在2023年7月底的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就有甘肃省的医学定向生家长求助,该家长的孩子当年被录取为定向医学生,今年毕业应该进行定向就业了,可是该学生考研被录取,家长想让孩子继续读研深造,不想进行定向就业,而且家长也知道毁约需要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并支付违约金,在家长愿意支付违约金的情况下,却得到了吸收定向生的相关部门明确的劝导,要求学生必须履约。
一般来说,对于定向生违约,只要学生按照双方签订的定向协议赔付违约金,相关方面都不会明确阻止。但甘肃这个具有非常典型的意义,据澎湃新闻报道,甘肃卫健委曾公布2015年到2019年这5年内的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违约名单,2015年违约人数还只有5人,而发展到2019年已经达到85人,5年内累计违约人数达到251人,增加趋势异常明显。在这些违约的学生中,临床医学专业为主,少数来自于中医学专业,28人来自甘肃中医药大学,另外的223人都毕业于兰州大学。

从公布的数据来看,自从2010年起实施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以来,甘肃总共招录5834人,目前累计毕业学生人数为1638人,而到岗履约的学生人数为1388人,违约人数达到251人,违约率达到了15.32%。从违约趋势来看,如果再不遏制违约发展趋势,那么后续违约率还将不断升高,这是甘肃当地不同意该学生违约升学的缘由所在。
从甘肃的定向医学生培养政策来看,培养高校有兰州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甘肃医学院、河西学院、西北民族大学、佳木斯大学、齐齐哈尔医学院等。2022年全省1100人的招生计划,其中兰州大学临床医学专业招生规模达到240人,甘肃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规模100人且中医学专业所有300人均为该校承担培养任务,甘肃医学院200人、河西学院140人、西北民族大学60人、佳木斯大学和齐齐哈尔医学院各30人等,2023年招生规模依旧是1100人,各高校具体招生计划都相差不大。

一般来说,定向生少量违约属于正常状态,但为何在所有的违约毕业生中,有223人、88.8%的违约学生来自兰州大学?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来说,本来就是热门专业,而兰州大学作为甘肃省唯一的一所985高校,这张毕业证是很多学生梦寐以求的,通过定向生录取进入兰州大学就读临床医学专业,竞争比远低于普通高考生录取。
比如2022年兰州大学在甘肃临床医学类录取中,最低分为543分、最高分达到583分、平均分为552.73分;而学校的临床医学免费医学定向生录取最低分只需要461-515分之间、最高分也只达到485-536分左右、平均分为476.9-519.86分。从这个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定向生较普通类招生分数低了28-82分之多。

在协议的违约条款中,对于违约的学生来说,只需要支付培养费用2倍的违约金,按甘肃的医疗专项补助政策,每人每学年给予1万元补助,三年补助3万元,其中2.7万元为学费及生活补助、0.3万元为岗前培训,那么封顶的违约金也只需要6万元,对于违约的学生来说,这6万元的违约金,能让自己脱离定向就业渠道,自己却已经通过低分获得了一所985高校的临床医学专业文凭,两相比较,完全是划得来的算盘。
那么,对于甘肃来说,如何才能降低违约率?办法只有两个,一是进入兰州大学的定向生,任何时候都不许违约,如果违约赔偿应该提高到20倍以上,或者直接取消兰州大学定向培养计划,由其它高校来承担培养责任,这样就能大幅度降低违约率,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