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认知觉醒:伴随一生的学习方法论》一书中,作者周岭说到:
消除模糊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
透过这句话,很多关于学习的问题都能得到解决。比如孩子的学习。
很多时候,我们经常教育孩子“好好学习”、“查缺补漏”,但究竟该如何去做,家长可能也不清楚。但从本质上而言,学习实际上就是一个“消除盲点”的过程。既然如此,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就好。
家长在看到孩子作业或者考题中的错误,经常会说的一句话,就是——“笨蛋,怎么又这么多的错误!你真是白学了。”或者诸如此类的话语。
一两次不算什么,但长期积累下来,就会在孩子潜意识中留下这么一个印象——因为笨,所以会出错。
于是,当下次错误发生的时候,孩子就会有个堂而皇之的借口——自己笨!但真相是否如此,大家都很明白。这只是身为父母的我们,交到孩子嘴边的一个“理由”而已,并非真相。
故此,首先需要做的是,让孩子明白自己并不笨,只是有些学习上的“盲点”没有解决而已。
当我们明白这个真相,并且把主观上的“借口”,转化成客观的“原因”,将一个看似无法解决的矛盾,转换成有方法解决的问题。基本上就成功了一半。

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孩子学习中的“盲点”,曾经的错题就是很明显的目标。
找到错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并进行归因分析,粗心大意的归为一类;题目理解不清的归为一类;知识点(公式)没有掌握的归为一类;不会解题方法及技巧的归为一类。
当一道道错题被打上一个个标签后,很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当我们明确:“错误点究竟在哪里”的时候,其实问题已经解决了一大半!

人,尤其是孩子,很多时候是需要被认可的。
当孩子找到自己失误的根源,找到自己没有搞明白的知识点,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并且验证成功的时候,哪怕孩子的学习成绩再烂,都需要家长对孩子的进步加以鼓励。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这个世界上所有的成功,都是由一步步组合而成,很少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看到孩子的每一点进步,持续不断地肯定与鼓励,是促使孩子不断进步的动力所在。
当孩子习惯于别人的鼓励,并且感受到那种“成功”带来的喜悦并深陷其中的时候,改变其实就变得很简单!

补课,实际上也就那回事儿,大体步骤也是如此,只是在老师的带领下,有可能会节省一些时间。但对于上大班课的学生而言,如果缺少一些主动性,结果就可能会差很多。
毕竟,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孩子,都制定相对应的学习方案。
了解自己的,终究还是自己,只是目标不明确,也不太了解方法而已。当我们清楚究竟该怎么做,有一定的目标指向,又有充足的动力促使我们不断前进的时候,问题早已不是问题。
大家以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