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方网记者包永婷8月20日报道:数字时代如何“做新闻”?8月19日,《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新书发布会在上海书展首发。该书第一次完整系统地梳理了可视化新闻在数字移动时代的中国本土经验。
“在这本书里头,我们特别强调了可视化不仅仅是一个文本的样态,也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主编之一、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陆晔分享了一个案例。《解放日报》从美团买菜上获取上海居民的买菜数据,梳理出春天里上海市最喜欢吃什么菜,做出《上海春菜图鉴:最受欢迎的居然是平平无奇的它》。“看到报道前,我们会觉得肯定是时令菜,结果买的最多的竟然是豆芽,老百姓还是喜欢买价廉物美的东西。”

《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是解放日报·上观新闻与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数字移动时代的都市民众媒介行为与地理空间:基于跨数据平台和信息可视化”课题组的第一阶段合作成果。
新书主编之一、解放日报社副总编辑徐蓓蓓介绍,在媒体融合转型的大变革环境下,解放日报近年来在短视频、数据新闻、互动新闻等数字新闻实践领域展开了业务探索和创新。“这本书是业界与学界合作的开端,后续我们会进一步深度探讨新技术对数字新闻编辑部底层逻辑的再造,关注人工智能、遥感技术、开源数据、视觉调查等在数字新闻生产中的运用,为同行和有志于从事数字新闻生产的高校学子提供更多来自业界和学界的前沿思考。”

《可视化新闻:数字新闻生产的创新与前瞻》选择典型案例以四个专题展开详尽分析——专题一:实时追踪的新冠疫情可视化报道;专题二:“建党百年”以视觉重返历史现场的可视化新闻;专题三:可视化互动游戏对数字新闻生产的边界拓展;专题四:技术融合时代传统纸媒的可视化大版面。在具体案例的展开中,尤其针对不同类别可视化新闻作品的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的使用、H5在手机移动端的适配、AR和VR等新的视觉技术在短视频当中的融合运用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复旦大学出版社党委书记、董事长严峰表示,这本书从理论到案例,从中国本土到世界经验,从大版面到互动游戏,呈现不同理论、不同类别、不同技术支撑的优秀可视化新闻作品,是新闻传播领域期待的一本重量级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