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漫派为何重要?丨上书房
北京青年周刊
2023-09-20 10:22:50

原标题:浪漫派为何重要?丨上书房

在法国巴黎蒙马特高地的半山腰上有一座公园,园中保存着一面由511块深蓝色的长方形石砖组成的“爱墙”,这面墙于2001年2月14日情人节这天建立。它之所以被称为“爱墙”,因为墙上写满了不同语言的“我爱你”,“爱墙”的发起者是法国的音乐家——弗雷德里克·巴隆(Frédéric Baron)。由此可见,人们关于爱的语言以及表达爱的方式无法精确统计,而由爱延伸而出的浪漫感受也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生的。七夕节是一个充满浪漫气息的中国传统节日,值此之际,我们不妨换一个更为学术性的视角,探讨一下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浪漫派先驱,在他们的思想中,何为浪漫?

彼得·盖伊

美国文化史学者,耶鲁大学斯特林荣休教授,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盖伊一生著述超过 25 本,其中《启蒙时代》《魏玛文化》《布尔乔亚经验》等作品奠定了他在同时代历史学者中的重要地位。

彼得·盖伊收官之作

浪漫的蔓延

爱是难以捉摸的。美国文化史学者彼得·盖伊对此持有独特的理解与看法。他将《浪漫派为什么重要》一书作为60年学术生涯的收官之作,当然亦是其思想史的代表之作。本书重新阐释了浪漫主义的定义,并认为“复数”的浪漫主义是真正把握其精髓和表现的途径。

在彼得·盖伊的笔下,来自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浪漫派先驱具有各自独特的风格,也呈现出某种“家族相似性”。盖伊还证明浪漫派的影响一直延续到20世纪,其深刻的烙印可以在T. S. 艾略特和弗吉尼亚·伍尔芙身上找到。

T. S. 艾略特

诗人、剧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 诗歌现代派运动领袖。其作品对 20 世纪乃至今日的文学史上影响极为深远。1948 年,60 岁的艾略特迎来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荣誉——诺贝尔文学奖。

弗吉尼亚·伍尔芙

英国女作家、文学批评家和文学理论家。意识流文学代表人物,被誉为20 世纪现代主义与女性主义的先锋。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她是伦敦文学界的核心人物,同时也是布卢姆茨伯里派(Bloomsbury Group)的成员之一。最知名的小说包括《达洛维夫人》(Mrs. Dalloway)及《到灯塔去》(To the Lighthouse)等。

浪漫派为什么重要》一书共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世界的重新施魅》,讲述了浪漫主义在启蒙理性之后的世界中重新引入以爱为名的宗教。宗教需要不顾一切的投入以及非理性的激情。同样,这也是19-20世纪的文学与艺术世界中的情感基础。

第二章《浪漫主义的心理学》,这是浪漫派的正式开场。盖伊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印象派、野兽派、勃拉姆斯等等联系在一起进行比较,其中,浪漫派的特质在这些现代之一派别中一一显现。第三章是《作为说教者的中介商》。盖伊聚焦了文艺共同体中身份特殊的一类人群——艺术商人。这个职业一直存在至今,成为商业社会的产物。本章主要考察19世纪中与印象派画作有关的两位中介商,内容丰富有趣,考察角度十分独特。

第四章的主要叙述对象是奥斯卡·王尔德,这个章节的名称为《为艺术家而艺术》。19世纪,丹迪主义(Dandyism,一种力臻完美的精致打扮)是一道相当独特的风景,波德莱尔、戈蒂耶、王尔德这样的文艺大咖完全把自己贡献给艺术和对自我的追求,他们无法被模仿,就像王尔德无法形成王尔德派一样。最后一章《贝多芬的时代》,重归浪漫主义的时代,以贝多芬和他超前的、以不同凡响为宗旨的音乐作为那个时代的典范。现代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灵魂中充溢着同样追求的灵魂。

书摘:前言

要说我首次长时间邂逅浪漫主义,得回到我还在哥伦比亚大学读研究生的日子。

我们那个未来政治学者(当时我们系有点浮夸的旧式名字叫作“公共法与政府”)的小团体成员虽然都很聪明且前途无量,却几乎都对人类进步的可能性抱有一种病态的悲观态度。当时我们都承担着普及课程的教学任务,有的在美国政府里讲授一些基本课程,更有甚者,在哥大的一个著名专业讲授所有新生都必修的“当代文明导论”。

这门课程是受训于哥大的教育者所引以为豪的通识教育的核心,是为足够幸运被录取进入哥大享受四年智力盛宴的学生而准备的。在这场盛宴中,浪漫主义将出其不意地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严格说来,“当代文明导论”是一门历史主义风格的课程[我们喜欢以一种感染人的关联将其称为“从柏拉图(Plato)到北约(NATO)”],随着它以有力的步伐横跨各个世纪,我们尽量不怠慢那些让我们今天是其所是的主要时期——古希腊、古罗马、基督教中世纪、文艺复兴等等。我们知道对鲜活历史的描述存在着修正的可能,我们也知道任何被接受的解释都并不是神圣的——这也是这门课程指导思想中所珍视的要素。事实上,我们都太有历史主义的头脑了,所以在每周的午餐会上,成为我们惯例的正是主要被设计来攻击课堂内容确定性的怀疑主义。

在那些午餐会上,围绕着从18世纪初至19世纪中期一个半世纪的讨论是其中极具争议的一部分。我们可能都同意,不论专长于哪个方向,任何学者都绕不开大致涵盖了整个18世纪的强力革新的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后面紧跟着的就是被称为浪漫主义反应的著名的激烈文化爆发。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只有当后者被确切地理解为对前者的回应时,这两场相继发生的智力思潮才是可以被充分理解的。当时我们相信,在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对称,这种对称让老师和学生都减轻了理解的工作。

因为理解变得简单化,所以包括我在内的心存疑问的参与者便有了很多想法。作用与反作用的笼统观念显然太过简单了,甚至可说是机械化的。我们发现,有一些浪漫派(Romantics)并不知道自己属于这种大规模的反应行为。而有一些启蒙主义哲人和浪漫派里极富浪漫色彩的人一样,对激情本身充满了激情,对想象也有很高的赞美。更重要的是,一股脑儿将众多观点统称为浪漫主义的做法似乎有些过分:如果说存在着德国浪漫派和法国浪漫派的话,它们并非始于同样的原始冲动,也不曾在他们的文学与艺术中发展出同样的文化表达。我们中的一些人不禁猜想,如果说浪漫主义被那些伟大的简化者剥夺了其必要的多样性,那么我们是否可以理性地认为,思考浪漫主义的恰当方式是将它考虑为复数?

虽然我们的辩论充满活力,但它并没有带来“当代文明导论”课程的大规模修订。不过,随着我的学术兴趣日益集中在启蒙运动的那几十年中,我发现哪怕任何年龄、性别和来历的浪漫派都基本上接受彼此的前提,他们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特有的思考方式和表达方式。只有个体性和集合性兼备的解释,才能够恰当地阐发这些被我们天真地扔进以“浪漫主义”为标签的篮子中的各种各样的观念。也许要把那些年里的代表性人物看作家庭成员,他们拥有基本的共同价值观,同时也各有其独自的特质。如果你可以将18世纪的启蒙哲人视为一个家族,那么你也就可以将浪漫主义时代的小说家、画家和批评家视为一个家族,他们或许会争吵,但在本质上表现出某种明确无误的共同特征。

王雅静

编辑韩哈哈

资料提供上海译林出版社

田沁鑫&贾一平:创新不计成败 突围才是最好

张澍田:做人、做事、做学问

李媛媛:非遗是通往审美的生命体验

王晓峰:营造社会氛围 讲好非遗故事

画廊周北京2023新势力单元策展人蒲英玮:青年,属于任何人的前缀

胡军:生命与使命

艺术家华庆:“花房”治愈的力量和生命的能量

吴牧野:精准生活 无限游玩

胡杏儿:忙碌是一种幸运

吴彦姝&奚美娟:心灵相通 成就彼此

陈萨:弹奏永远指向内心

KnowYourself钱庄:置身事内

策展人祝羽捷:探索爱、治愈、成长的可能性

编舞艺术家戴露:未来对我来说充满未知,特别好

钢琴家张浩天:NFT是我们走向虚拟现实的一步

点击以下封面,一键下单新刊

「 2022年8月10日 苟利军 」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Z384次列车的乘务员,为何要... 11月24日16时53分Z384次列车载着682名旅客驶离长春站开启跨越4267公里的“候鸟”之旅从...
南海舰队发声:假如战争今天爆发... 11月25日 “南海舰队”发布高燃视频 “假如战争爆发,这就是我的回答!” “中国军人,只有战死,没...
一场三球完败的背后,巴萨和亚马... 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欧冠中切尔西主场对阵巴萨,这是英超第二与西甲第二的直面对垒,结果场面一边倒,蓝军...
原创 叶... 历史上,许多民族以强悍的战斗力闻名于世,而俄罗斯的军事力量至今仍然让人印象深刻。然而,尽管俄罗斯在多...
股价回撤、增速放缓,成都银行股... 近日,成都银行两大国资股东联手斥资6.11亿元增持该行股份近3424.7万股,引发市场关注。记者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