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预赛会在下个月重燃战火,对印尼、巴林两战堪称是国足的生死战,不能丢任何的一分,且要对比对手赛果,的确是很难了。对此,国足肯定是抱着力拼心态去抢分的;不过实际上,能够晋级下轮的主动权真的不在我们手里。这很遗憾,却是事实。
就此,中国男足已制定两套赛事预案:若世预赛附加赛资格拿到,那么会继续按着自己既定思路来打;如果落空,那么7月东亚杯将全面启用18-22岁新生代球员。这一决策背后,意味着国足很有可能会来到“新时代”,也折射出中国足球人才储备的深层困境,更凸显管理层加速青训改革人才梯队紧迫。
对比近邻日本,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的断层尤为刺眼。日本J联赛U21球员出场时间占比高达17.3%,而中超同年龄段数据不足对手的半数。前国脚杨旭近期剖析中日青训差距时指出,日本球员从小接受"八个方向运控带球"训练,而中国球员仅掌握基本方向;在持续压迫防守、高强度对抗下的体能储备和小范围控球能力上,中国青训更是全面落后。
日本校园足球与职业联赛的无缝衔接机制,每年向J联赛输送超过30%的职业球员,反观中国体教融合仍停留在口号阶段的。
职业联赛的造血能力差距更令人警醒。日本J联赛年轻球员年均出场达1200分钟,俱乐部青训投入占比超15%,而中超多数球队青训预算不足5%。日本校园足球每年举办超过5万场各级赛事,形成"万人足校-百强高中-职业梯队"的选拔漏斗,中国青少年赛事体系仍存在赛程零散、质量参差昔日问题。
人才输出渠道的闭塞同样致命。目前日本有63名球员效力欧洲五大联赛,哪怕是对比这几个赛季,中国也仅有武磊曾经独守西班牙人梯队还能算的上是“一个成就”了。为打破僵局,足协主席宋凯近期密集开展外交行动,继与德甲续签"逐梦德甲"青训合作后,又赴西班牙与西甲主席特巴斯磋商,计划共建足球学院并打通留洋通道。
此前首期"逐梦德甲"已初见成效,8名参与项目的球员在U17亚预赛贡献7球7助攻,其中2人获德甲梯队长期训练资格。此外,魏祥鑫拿到了欧塞尔的试训邀请,王钰栋、蒯纪闻、刘诚宇等新一批年轻队员的迅速成长,也给人制造了新的希望。
面对差距,足协正推动"双轨制"突围:对外深化与德甲、西甲合作,计划每年输送30名U21球员赴欧训练;对内拟出台《2025青训振兴计划》,重点解决基层教练缺口(目前持证教练仅日本的1/7)、赛事体系混乱等顽疾。值得关注的是,日本足协每年投入青训的经费达2.3亿欧元,是中国同项投入的4倍,这要求改革必须突破单纯"引进来"模式,建立可持续的自我造血机制。
正如日本足球名宿扎切罗尼所言:"体教融合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当日本球员在欧冠赛场梅开二度时,中国足球还在为停球三米远的基本功买单。这场追赶战,注定需要一代人的耐心与定力。
好在,王钰栋的突然爆发提供了完美契机,也成功拿到了接班人的权责。如果,以他为“起点”、打造一个完美的成长故事,也许一批王钰栋们会在这个年龄层级拿到成功的可能,会在自己生涯里给国足制造晋级世界杯的机会。如果实现了那么接下来的人才培养计划就会跟着完美展开,这也是国足的高层很希望看到的事情。
上一篇:南县属于湖南哪个市
下一篇:透明保持器多久换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