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中国每所大学都有AI专业的学生,上课时会是什么样的情景?今天世界上最顶尖的一群教育家正在武汉磋商讨论这个问题。
5月14日,第三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在武汉召开。这是全球教育界的顶尖盛会,600多名海内外知名学者齐聚一堂。既有诺贝尔经济学奖、图灵奖得主,也有来自纽约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顶尖学府的教授专家。
“世界数字教育大会是教育部主动发起搭建的品牌性多边交流合作平台。”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杨丹这样介绍道。通过这场大会,让全球最先进的教育成果互相分享,让全球最前沿的教学理念相互碰撞。
▼图/视觉中国
本届大会则以“教育发展与变革:智能时代”为主题,探索如何推进智能时代的教育发展与变革。
这也是《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发布后教育部主办的首个重要国际性大会。杨丹在教育部发布会上强调本次大会“标志着数字教育新起点”。
再看今日的江城,灯光就位,帷幕升起——武汉也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数字教育先进成果的大舞台。
【1】
作为东道主的武汉,早已为这场教育界的盛会做足了准备。
在武汉的主干道上,马路上的路灯上已经挂满世界数字教育大会的海报;武汉大学的卓尔体育馆里,工作人员已经调试好的机器人,等待嘉宾前来观摩;武汉经开区神龙小学则是准备好了“全息数字人”....
▼VR体验区,孩子们正在沉浸式体验火星场景
各种忙碌的身影背后,不禁要问:我国为什么要在武汉办这样一场大会?
科技改变生活,同样也在改变教育。伴随着各种设备和数字软件的广泛应用,社会对数字技能的需求愈加旺盛。
麦肯锡咨询公司最新的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对人工智能专业人才的需求预计将达600万,人才缺口可能高达400万。
面对数字化浪潮下的人才需求,中国是全球率先提出教育数字化的国家。在2022年,我国就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同年9月,联合国教育变革峰会将高质量数字学习列为五大行动之一。
所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教育界的共识,本次大会在汉召开,也正是为全世界展示中国近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新成果。
就在大会的开幕式上,进行了未来课堂、未来学校和未来教师展示。这是一种通过智能技术将“师—生—机”三者有机融合、协同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
5月15日,本次大会上还将首次举办“数字教育高端对话”,邀请全球教育领袖与专家围绕智慧教育新阶段的技术前沿、人才培养新标准以及教育变革新路径的实践与伦理等展开深度探讨。
本次大会还设有参访环节,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终身教育领域各遴选一所学校,向参会嘉宾集中展示数字赋能教育的应用场景。
会议期间,还将发布《中国智慧教育白皮书》,启动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2.0,发布数字教育标准规范等一系列重磅成果。
【2】
全球数字教育大会,作为全球教育界的顶尖盛会,首届大会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大会则是在上海举办。
北京与上海都是中国的一线城市,那为什么第三届大会选择在武汉举办?
武汉作为全国教育重镇,有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每年有130万名在校大学生,有利于数字化转型的多场景落地。
论高等院校数量,武汉位居全国前列。根据教育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武汉共计有本科院校46所,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武汉共有专科院校37所,数量位居全国第四。
更重要的是,武汉高校在人工智能领域尤为重视。根据《2024全国普通高校人工智能专业教育教学综合实力排行榜》,武汉开设人工智能专业的院校共21所,位居全国第二。
▼华中师范大学学生在上思政元宇宙课
高校数量的优势,让武汉进行数字化转型的优势变得更加明显。本次大会期间,武汉多所大学都展现了人工智能赋能高等教育的教学变革与创新。
在教育数字化的新基建领域,华中科技大学展示了“数字孪生校园”——指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信息技术,完整实现实体校园在虚拟世界的数字化表达。
通过这项变革,每个学生都被纳入了数字画像——甚至可以用来预测下学期哪个学生可能会挂科;甚至连华科的每一棵乔木都被纳入系统,可以随时查看每棵树的树龄与状态。
▼武汉理工大学学生在车路云一体化未来学习中心体验学习 图/武汉理工大学
在教育数字化的新场景领域,武汉音乐学院展示了“数智编钟沉浸式虚拟演奏教学平台”。这个平台以动作捕捉为核心,可以让学生沉浸式地体验编钟演奏。
除了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武汉丰富的基础教育资源,也是进行教育数字化改革的前置条件。
《武汉统计年鉴》显示,截至2023年武汉共有普通中学415所,小学614所。普通中学与小学的专职教师人数超8.3万人。
▼武汉经济开发区神龙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分析“火星”地貌 图/长江日报
如今,武汉不少小学都刮起了AI风。譬如武汉经济开发区神龙小学,在《AI火星救援挑战》的主题课上,六年级学生们戴着vr设备“登陆火星”,通过AI智能体分析地貌数据....
【3】
从小学到大学,各种让人眼花缭乱的新课程、新场景,还不足以表述湖北以及武汉在教育数字化改革上的全貌。
上月底,教育部晒出“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三年成绩单”: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浏览量608亿,平台注册用户超过1.63亿。
作为教育大省的湖北,无疑是成绩单中上的“优等生”:
湖北作为全国全国首个教育信息化国家试点省份、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整省试点省份,国家平台区域和学校激活率全国均排名第一;湖北上线各类资源210余万个,服务师生超1100万人次。
在开展全学段数智教育方面,湖北在中小学开设信息科技相关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地方和校本课程,全面提升中小学生数字素养。在高校设置数字技术相关专业48个、专业点649个,成立湖北人工智能学院,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赋能各类人才培养。
作为湖北龙头的武汉,在教育数字化的建设上同样扎实。
首先,武汉历时4年,对全市中小学、幼儿园校园网络进行提速,班均宽带已达100M。这意味着在武汉任一中小学的教室,都可以流畅地播放4K高清教学视频。
其次,武汉与华中师范大学共建武汉教育大数据体系,建成学校、教师、学生、环境设施4个基础数据仓库。通过大数据分析,教育部门能够实时掌握每所学校的教学情况,对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学生们在课堂和机器人互动 图/长江教育研究院
上一篇:如何下载推特
下一篇:林莫臣寒夏为什么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