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元280年的西晋灭吴之战,到公元304年的刘渊起兵,这两个历史事件,中间只隔了24年。
这也就意味着,当年参加西晋灭吴的那批人,那批战斗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他们在刘渊起兵的时候,基本上都还活着。
既然如此,为什么西晋灭吴的时候那么猛!仅仅只过了二十多年以后,西晋军队的战斗力,却瞬间跌的不成样子了呢?
这个问题的核心答案,其实只有两条。
一是因为那场八王之乱,二是因为魏晋玄学的兴起。
先说八王之乱的影响。
历史上的八王之乱,总计持续了十六年的时间。不过,在这十六年的时间里,这场西晋内战却可以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公元291年的三月到六月。当时司马炎刚刚去世不到一年,以皇后贾南风为首的一些人,突然发动了政变。而在整个政变过程当中,贾南风一党,杀了汝南王司马亮,以及楚王司马玮。
在那三个月的时间里,西晋高层虽然动荡不安,但对于中下层而言,却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
所以,在八王之乱的第一个阶段当中,西晋整体并没有太大的折损。而第一阶段结束以后,接下来,贾南风集团就开始执掌西晋的最高权力,而且长达近九年的时间。
但八年之后,这场八王之乱,就开始进入第二个阶段了。
公元299年,随着赵王司马伦反杀了贾南风,随后又自行称帝。司马家地方上的其他几个王爷,纷纷开始打着勤王的名义起兵。在此后七年多的年时间里,司马家的几个王爷,长时间进行内战!
第二个阶段,无疑对西晋的国力,产生了毁灭性的打击。
在这七年时间里,西晋的内战,基本上就没停过。而且,参与内战的这几个王爷,水平还都差不多。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轻易压倒其他人。
这可就麻烦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王爷起兵造反的事情,并不在少数。比如明朝的靖难之役,可能就是最有名的一次。但明朝的靖难之役,却并没有对明朝的国力,造成太大的打击。
究其根本,原因其实就在这里了。
因为靖难之役的时候,朱棣的水平比较高,而朱允炆这边的水平极低。四年的战争打下来,前线战死的士兵数量并不是特别多。而且明朝大部分的地方,并没有遭遇战火,没耽误生产和种地。
但是八王之乱就不一样了。
连续七年的长时间内战,几乎席卷了大半个西晋。因为几个王爷的水平差不多,导致战争消耗极大!当年西晋灭吴的时候,训练出来的几十万精锐,大部分都损耗在这场混战当中了。同时,因为常年战争,国内生产停滞,西晋的国力自然大幅衰退了。
有人可能会说,士兵这种东西,那不是可以随便补充吗?军队打光了,为啥不能再去征召呢?
这就要说到第二个原因,魏晋玄学的兴起了。
自从汉朝灭亡之后,大家对于汉朝的传统儒家价值观,开始逐渐持怀疑态度。毕竟,在这套思想体制下,汉朝后来确实搞出了很多烂摊子。
所以,到了三国时期,大家开始逐渐倾向以道家思想为基础,崇尚所谓的‘玄学’。
而在魏晋玄学的体系当中,大家不再追求传统的‘功利思想’,转而开始追求清谈和仪容。
说的更直白一些,汉朝人眼里的成功,就是通过举孝廉当上大官,或者去前线杀敌立功当将军。
但是到了西晋之后,大家眼里的成功,开始发生变化了。此时大家更青睐于那些长得特别帅,喜好清谈,却又手无缚鸡之力的男子。
这样一来,西晋的整体战斗力,就开始大幅下滑。
而与此同时,西晋时期世家大族林立。这些世家大族,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绝对的话语权。当国家开始征兵的时候,他们就想方设法抗拒。因为一旦男丁被征召走了,他们家族就丢失劳动力了。这就导致西晋朝廷想要补充军队,变得越发困难。
于是后来,司马家的几个王爷,为了找更多的军队打赢内战,就只能去找鲜卑、匈奴的首领借兵。再之后,匈奴和鲜卑的军队,就轻而易举的进入了中原腹地。
就这样,短短二十多年以后,西晋的军队就彻底垮了。等到刘渊起兵之后,西晋就再也抵挡不住,很快就亡国了。
上一篇:如何加入菜鸟联盟
下一篇:台式机电源哪个牌子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