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三天,资本与产业在天府之国密集碰撞,催生出一场又一场精彩的“化学反应”。
5月16日,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正式拉开帷幕。在5月16日至18日的三天时间里,除启动仪式及首场路演主场活动外,18场子活动同步展开,涵盖基金专场对接、推介路演、“进园区看企业”等多种形式,为资本与产业的深度对接搭建出更为广阔的舞台。
成都的生物医药、德阳的高端装备制造、绵阳的低空经济、宜宾的绿色新能源、眉山的晶硅光伏、资阳的医疗智造⋯⋯在这场投融资对接盛会中,四川各地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争相登场展示,向投融资机构代表们勾勒出一幅四川经济高质量发展蓝图。
按照方案,“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将由四川省级部门牵头、省市区三级联动开展,通过“线上+线下”立体化投融资对接平台,每周组织至少2场路演活动,预计全年路演项目总数超过1000个。
值得一提的是,四川在创投领域的这一举措,与5月14日科技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的《加快构建科技金融体制 有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若干政策举措》中所提出的“发挥创业投资对科技创新的生力军作用”高度契合。
“从国际经验来看,金融投资活跃、金融资源丰沛的地区,创新活力也更为强劲。”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教授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正处于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关键时期的四川而言,在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的进程中,优化金融投融资体系,提升金融服务效能,将为其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及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与坚实支撑。
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启动暨首场路演活动现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双向奔赴
5月16日上午,成都海博为药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成都海博为”)董事长李英富博士早早抵达位于四川天府新区的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
这一天,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以及沪深北三大交易所支持下,四川省“创投天府·周周见”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李英富作为首家路演机构代表,将在首场路演上向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投资机构阐述公司在国内领先的透脑药物创新平台。
作为一家聚焦于肿瘤和疼痛领域的小分子创新药研发企业,成都海博为在过去的5年多时间里经历了数轮融资,已布局十余条创新药研发管线,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及高新区潜在独角兽企业。此次B轮融资,该公司再次抛出2亿元股权融资计划,用于管线的推进和临床项目的开展。
“以往我也参与过一些小型路演,但如此大规模的路演活动还是头一次参加,从中能深切感受到省、市、区各级政府对创新型企业的高度重视。”李英富感慨道:“四川包容的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创新创业环境极具吸引力,我们公司管理层中有一半来自外地,但大家都已在成都扎根落户,安居乐业。”
如其所言,这是一场具有相当规模的投融资盛会。当天,在活动主会场,参会人数就突破了1100人,汇聚了近800家机构和企业。众多投资机构中,不乏国新基金、建信北京、高瓴投资、IDG资本等顶尖投资团队。
与此同时,5月16日至18日活动期间,四川各级政府还组织了18场丰富多彩的子活动,包括1场基金专场对接、9场项目推介路演以及8场“进园区看企业”活动。其中,仅“天府资本桥・基金面对面”省市区母基金与基金管理公司专场对接活动就吸引了22家省市区母基金及出资平台、100余家基金管理机构踊跃参与,面对面展开深入交流与精准对接。
机构和企业在活动现场交流对接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未来,像成都海博为这样,无需出川,就能与众多创投机构深度接触甚至达成合作,将成为一种常态化趋势。经四川省级部门牵头、省市区三级联动开展,“创投天府·周周见”将在天府新区和成都高新区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化投融资对接平台,保持每周组织至少2场路演活动的节奏,开展项目路演、资本对接,预计全年路演项目总数将超过1000个。
不仅如此,据悉,作为金融大省,四川即将出台推动创业投资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围绕创业投资“募投管退”各环节明确政策措施,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在“竭尽政府所能、满足市场所需”的理念指引下,持续推动资本与产业“双向奔赴”。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机制将对进一步提升四川投融资环境产生积极和有效的作用,未来可期。”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主任、首席经济学家汤继强教授指出,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四川已成为中国第五大经济大省,若要在这一基础上发挥更大作用,必须有坚实的产业支撑和有力的金融支持。他强调,通过强化对创业投资的全方位服务,构建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助于增强四川对全国乃至全球的投资吸引力。
躬身入川
今年2月,一支分量十足的银行系S基金宣布将落地四川成都。
在科技部牵头下,建设银行联合成都交子金控、信达资管等机构,设立创业投资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定向承接半导体、先进制造、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战略新兴行业基金份额、老股等S份额。
根据建信(北京)投资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铨在此次路演启动仪式上的介绍,这支总规模100亿元、首期目标规模50亿元的S基金乃是“落地成都、服务全国”,将以服务成渝双城经济圈与国家科创金融中心建设为双核,以资本为纽带,辐射全国产业链、资金链、创新融合链。
合作设立S基金之前,建设银行方面对西部地区及川渝地区的创投生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成渝地区预计私募股权融资总额达800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等硬科技占主导地位,交易结构特征十分突出。
另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统计数据,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注册在四川省的股权创投基金管理人已超过270家,管理的资金规模接近2600亿元,约有超4400个本省优质项目获得股权创投基金的投资,在投本金超过3000亿元。
为引导社会资本向重点产业和优质项目聚集,四川也在积极发挥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据了解,四川省级层面设立了首期规模200亿元的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将打造千亿级母子基金集群。成都、绵阳、德阳、宜宾等市(州)也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设立了各具特色的基金矩阵。
近年来,四川省各市(州)结合地方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引资、引智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祎 摄
“这里不仅仅是硬科技项目的富矿,更是创投机构与未来对话的舞台。”在本次路演启动仪式上,高瓴投资作为全球化投资机构,发出了投资四川、共谋发展的倡议。
此前,这家头部创投机构已在四川累计投资数十家企业,主要覆盖医疗健康、先进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高端科学仪器、物流及消费等四川重点发展的创新领域。作为深耕中国创新投资领域的实践者,高瓴投资深刻感受到了四川对长期资本与耐心资本所释放出的诚意与决心,表示未来将持续加大对四川的投资。
高瓴投资指出,四川省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31个制造业大类,拥有多个国家级创新中心和国家级实验室,产业发展呈现出蓬勃兴旺之态,呼吁更多的创投机构躬身入局,抓住四川广阔的战略机遇和发展前景,引导更多社会资金和优秀企业汇聚四川。
共建生态
四川此次设置常态化投融资路演机制,除了要为全国创投机构入川展业做好“募投管退”全生命周期服务外,更意在为四川成长型企业提供“引资、引智、引才”保障,为四川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助力。
作为全国少数拥有完整工业体系的省份,四川省产业集群特色鲜明,体系优势突出,近年来更是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和“15+N”重点产业链,大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自“十四五”以来,四川工业总量已突破1.7万亿元,工业投资增速居十大经济省第二位,规上工业企业营收利润率居十大经济省之首。
四川不仅是工业大省,也是科教大省,拥有西部地区唯一一家国家实验室,还拥有近140所高校、超400家科研院所、67名两院院士等雄厚的科教资源,国产医用回旋加速器、“天行者一号”机器人、X射线放射治疗仪等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创新成果纷纷在川落地。
数据显示,2024年,四川社会研发投入总量接近1500亿元,全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的成果数量达29项、创历史新高,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超过2600亿元、同比增长逾33%。
这些“川字号”创新力量不但扛起了四川科教大旗,也孕育出一大批成长型企业。截至目前,四川已拥有1.8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4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48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312家瞪羚企业。
面对初创型及成长型企业的融资需求,当地政府出台了设立政府引导基金、优化创业担保贷款政策、推出政策性金融产品、强化创业孵化载体建设等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创新举措。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四川的社会融资规模已突破18万亿元,贷款增速连续32个月居全国前三。
“力争到2030年,全省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机构达500家、基金管理规模达5000亿元”——如今的四川,已瞄准全国创业投资高地这一目标,将创业投资主体倍增计划提上日程,携手各投融资机构共同打造投资生态。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当下,四川通过整合现有的金融资源与投融资体系,既继承了传统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优势,又融入了现代投融资模式的创新要素,这一策略为四川从经济大省迈向经济强省提供了坚实支撑。”汤继强如是指出。
汤继强表示,借助路演平台的搭建与投融资生态的持续优化,四川不仅能够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具有多样化融资需求的企业提供梯度化的培育支持,更能通过精准聚焦六大优势产业以及“15+N”重点产业链,有力推动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