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我们总认为理工科是就业“铁饭碗”,高薪又稳定。相较而言:
一方面,多数文科专业缺乏像理工科那样的技术门槛。比如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方向宽泛,对口性不强,导致竞争大,不可替代性低,甚至被贬为“民科”。而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编程、机械制造等,需专业知识和技能,非专业人员难以轻易涉足。
另一方面,理工科职业发展路径相对清晰,随经验和技术提升,薪资增长空间大,如工程师晋升后薪资大幅提升。文科职业发展较难量化,薪资提升幅度和速度通常不如理工科。
但近期一份调查颠覆了这样的传统观念。
这份针对美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分析报告指出,计算机科学与计算机工程等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的缩写)领域的失业率,竟高于哲学、艺术史等部分人文艺术专业,透露出就业市场似乎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计算机、工程专业失业最严重
纽约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 of New York)近期发布了劳动市场分析报告,追踪22至27岁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发现过去被视为就业保障的计算机科学(Computer Science)和计算机工程(Computer Engineering)专业,其失业率分别达到6.1%和7.5% ,显著高于美国全国平均水平。
相较之下,部分非理工专业反倒更为稳定,例如营养学失业率仅为0.4%,艺术史为3%,哲学(Philosophy)为3.2%,这些数据都低于美国4月全国平均4.2%的失业率。甚至经济学和金融等商科领域,失业率也高于上述的非理工科系专业。
当然,不是所有人文学科失业率都低,人类学专业就是所有文科专业中失业率最高者,达到9.4%。
尽管部分文科专业失业率较低,若从薪资角度来看的话,STEM领域依然具有显著优势。计算机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毕业生,毕业初期的年薪中位数可达80000美元(约合57.7万元人民币),位居各学科之首。而艺术史专业毕业生的年薪中位数为45000美元(32.4万),哲学专业为48000美元(34.6万),营养学专业则为75000美元(54万)。
该研究同时指出,特殊教育、土木工程、动植物科学、营建服务等专业的失业率也极低,都在1%或以下 ,其中营建服务在中期的职业生涯中位数年薪更可达100000美元(72万元人民币)。
AI时代为何文科也很重要?
但这份研究揭露的信息,不光只是各行各业失业率及薪资水平的概况,更代表着劳动市场对人才需求结构的转变:近年掀起的AI浪潮,正在改变职场所需的核心能力。
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BlackRock)COO罗伯特•戈尔茨坦(Robert Goldstein)曾在2024年一场会议中表示,公司正在调整招聘策略,扩大招募主修历史、英文等与金融、科技无关专业的人才。
“正是这种思维、人才,以及解决问题方式的多样性,真正推动了创新。”戈尔茨坦指出。
随着AI技术兴起,许多专业技能都可由生成式模型代劳,就好比说失业率较高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领域。谷歌CEO桑德尔•皮蔡先前曾在财报会议上表示,他们运用AI编写了超过30%的程序代码;微软CEO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今年4月也在Meta的LlamaCon活动上透露,公司已运用AI编写20%至30%的程序代码。
这种趋势使得企业更为注重创新能力等“软技能”。今年1月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未来工作报告》中,就提到软技能如今越来越被看重,创造性思维、灵活性等特质名列1000多家企业认为的职场关键技能前5名。
高盛CIO马可•阿根提(Marco Argenti)2024年也表示,只拥有工程专业背景在现在的职场可能已经不够用,特别是AI在编写程序代码方面已经能够做得又快又好,建议相关专业学生可以同时修习哲学等人文领域。
由此及彼,尽管中美劳资市场存在差异,比如美国服务业占GDP比重超80%,技术岗位偏向高附加值研发,基础编程等岗位易被AI替代。而中国制造业仍为经济支柱(年占 GDP约27.7%),还需大量理工科人才支撑高端制造、新能源、半导体等战略产业,但对中国学生的专业选择仍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
再举个不大恰当的例子,20多年前国内主流媒体大加赞扬印度的IT产业,将班加罗尔描述为印度的“硅谷”,现在看来,今天的班加罗尔除了微软、甲骨文、SAP等大型软件公司的分部,就是威普罗(Wipro)、印孚瑟斯(Infosys)等印度本土软件外包公司,仍处在软件开发产业链最下游,资本无非是看中印度量大廉价的程序员人力资源罢了,谁说“码农”就不是民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