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F-35B舰载机滞留在印度,究竟该拆除还是继续延误呢?环球时报等多家媒体披露,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空母舰近日在亚太地区进行它的第二次巡航,然而其前任“伊丽莎白女王”号在这一海域的表现显得尤为不顺,这一困难情况同样适用于两艘航母。“伊丽莎白女王”号携带F-35B战斗机时曾在地中海坠毁,至今无人知晓是否成功打捞上来。
在最新的“威尔士亲王”号巡航中,再次携带F-35B,结果显然不如预期。在印度周边进行舰载机起降操作时,因天气恶劣和燃料不足,最后只能无奈选择降落在印度的机场。在英国专家对飞机进行检查之后,得出的结论却并非单纯的天气和燃料问题,而是液压系统也发生了故障。根据美国的军用舰载机和其他航空器的检修流程,必须接入一个特定的美国网络,而印度并没有这样的网络安装。因此,即使进行详细的自我检测,针对故障原因与问题部位的查探也成了无法规避的盲点。
目前,英国的飞行员和整个维护团队围绕飞机坐立不安,却依然无法找到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航空母舰已前往新加坡,而舰载机却被滞留在印度,这一状况无疑让局面变得复杂。另一问题是,由于英国和印度之间的紧张关系,任何印度工作人员都无法接近F-35B战斗机,而这一点美国和英国均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这与特朗普曾对印度发出的F-35推销形成鲜明对比,未能如愿的情况下,反而使得F-35B在印度的处境变得尴尬。
若印度运用其逆向工程和其他技术对F-35B进行拆解或近距离观察,解密隐身材料及其结构将变得相对容易。此外,印度也在研发第五代战机,如果能够模仿F-35B的设计形态,无疑将为其新型战机的发展提供便捷的途径。虽然美国和英国在名义上将印度视为盟友,但在实际操作中,这种盟友关系并没有体现在关键性的航空武器装备上,仍然非常重视保密工作,这也表明,盟友关系如同一叶扁舟,随时可能翻覆。
这次英国的境况可谓令人尴尬,当前舰载机无法起飞或降落,如果航空母舰长时间需重新返回印度附近海域,是否能够通过目视找到飞机也变得成疑。至于故障原因,目前仍然没有明确的答案,液压系统及其他设备的状况都是未知数。因此,该飞机未来的出路依然不明,最有可能的方案是将其拆解,并通过英国和美国的工程师团队共同完成,再利用C-17运输机将其送回英国,其它的解决方案相对较少。
另外,如果航空母舰可以靠泊印度,拆除F-35B后再用吊车将其卸至航母上,这也是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法。总而言之,这次的失利让英国在全球展示实力的计划彻底落空,想通过美制武器展示强大形象,如今却变得毫无意义。他们提到的恶劣天气、巨大风浪以及燃料短缺,实则都是掩盖飞机本身存在严重缺陷的借口。
考虑到目前“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的舰载机数量有限且故障频繁,该航母在亚太地区未来能实现怎样的战略目标,依然存疑。归根结底,这艘航母降落在印度后,被重兵看守,折射出美国、英国与印度之间的关系未必如表面般稳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