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你而言,家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家,很可能是我们生命中待得最久的场所。
对许多人而言,「家」不只是某个物理空间,更是一个心理空间,一个探索世界后可以回去的地方。当外界的环境让人疲惫,我们总可以回到家里,寻求安全和平静,再慢慢修复能量。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曾研究过「家庭空间」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发现 我们可以通过家居设计,调节心理健康状态。家里的光线、家具布局、墙壁颜色……都会对居住者的感受和行为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 住宅区的两人 》
比如在卧室中,我们通常倾向于使用暖黄色的台灯而,非冷白色灯光,因为暖色调的光线会让人更快放松,更容易产生困意。
一个被精心打理过、倾注了爱的「家」,能持续给人带来滋养。 当世界加速变化,当疲惫与不安袭来,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家」,一个能容纳「我」的地方,不论好的我,还是坏的我。
这次,简单心理联合小红书家居,共同发起「家是我的能量场」特别企划,关注当代年轻人的心理健康状态 ——
⬅️左右➡️
这一次,我们想听听关于「你在家的角落恢复能量」的故事:
▨ 你在家中最喜欢角落是哪里?
▨ 你是如何在这个角落恢复能量的?
▨ 我们打造的家,是如何接住我们,给我们重新出发的勇气和力量?
我们也准备了一些分享,希望能为你提供参考:
@Z
我现在住的房子是按自己的喜好来布置的,每天都可以做简单又热乎乎的食物吃(比如泡面)。晚上下班,房间的声控灯经常是开着等我的(虽然也不知道原因,可能是窗外的鸣笛声)。灯光是暖色调的,在黑暗的房间里它好像在等我,好像也温暖了我的心。
我在定期打扫整理它。我爱它,很累的时候最想回到它(房间)那里去,它温暖地包裹着我,接纳着我,它是我这个蜗牛的壳。
我没有父母和其他家人,我心安处便是家。
@过期蛋糕
家里有一个我睡觉时要抱的毛毯。这个毛毯是专门用来抱的,没有别的用途。抱起来非常舒服,很温馨。
睡觉抱着东西,有心理学研究发现,拥抱柔软的织物和拥抱恋人一样,能够带来幸福感和安全感。原来我在家会自发地做一些能让自己更幸福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