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为何突然出手打击伊朗?真的是为了摧毁伊朗的核威胁,还是仅仅为了保护以色列的利益?如果仅从表面看这些问题,难道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就如此简单直白吗?最近,美国媒体揭开了更深的谜团,让事情变得更为复杂。
近来,特朗普政府与美国媒体在伊朗核设施是否已被摧毁的问题上争执不断。事实上,这种争议并不必要。美国历史上曾经历无数类似事件,媒体和民间猜测、阴谋论层出不穷,甚至连登月这样的大事都被广泛质疑。可问题是,这些质疑对美国政府来说真的有必要回应吗?即便有,特朗普政府是否能与媒体或民间阴谋论者辩论清楚呢?就算是特朗普上台后的关税战、移民驱逐、加州骚乱等,哪一件大事没有遭到质疑?但从未见过特朗普如此激烈地与媒体对抗。
最近一段时间,特朗普在一个晚上接连发了五六条推文,猛烈抨击CNN和《纽约时报》,甚至点名要求解雇记者。尽管特朗普一向以直率和冲动著称,这种情形却显得异常反常,似乎有某种不寻常的背景。有人开始怀疑,特朗普如此愤怒地反驳媒体,是否是在掩盖一些更惊人的事实。
美国媒体也没闲着,他们深入挖掘,发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根据西方能源监测机构的报道,中国6月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突然激增。据统计,从6月1日至20日,中国每日从伊朗进口180万桶原油,比5月份显著增加。另一家研究公司提供的数据稍低一些,但也显示出,中国从伊朗的石油进口量在6月达到了146万桶的日均水平。尽管具体数字有所出入,但都指向一个明确趋势:中国正在大规模持续进口伊朗的石油。
这意味着,在以色列6月13日突袭伊朗之前几周,大量伊朗石油就已经在运往中国。这种情况可能说明,伊朗与中国之间正在通过石油交换重要战略资源甚至是武器,或者,伊朗已经不再顾忌西方的石油禁运,公开突破了美国的封锁。更有意思的是,这些石油并非以伊朗直接对中国出口的方式进行,而是通过马来西亚等第三国的渠道隐秘运送,好像是在做一些“巧妙的隐蔽操作”。
然而,伊朗的石油出口数据显示,这种隐秘操作显然已不再是秘密。5月到6月初,伊朗的石油出口量飙升,创下近年来的新高。这表明,伊朗不仅毫不避讳地与中国交易石油,而且美国的经济封锁已经失去了效力。虽然中国方面无需担心美国的指责,但伊朗如此大胆的行为显然让美国感到无法容忍。
与此同时,值得注意的是,伊朗福尔多核设施的卫星图像显示,那里的大量工程机械和车辆已经进驻,地下生产设施的入口曾被以色列摧毁,但现已被修复,新的掩体入口正在开挖中。既然美国已经进行过空袭,若设施已被摧毁,为什么还要进行重建工作?难道这次空袭不过是特朗普政府导演的一场“戏”,也是一次对伊朗的严重警告?
如果这只是一个警告,那摧毁核设施与否似乎已经不重要,甚至伊朗是否即将突破核武的技术门槛都不重要。真正关键的是,美国希望告诉伊朗:“我们知道你们在进行石油交易,但请你不要将这一切公然化。如果你这么做,就等于是摊牌,挑战美国的底线。”
更重要的是,过去几十年里,伊朗与美国一直处于对立状态,摩擦不断,美国或许在某种程度上已经习惯了这种局面。但如今,伊朗突然通过石油换取大批中国武器,这无疑让美国和以色列感到不安。特别是如果这些武器被用于对抗以色列,后果将不堪设想。以色列或许对伊朗并不畏惧,但如果伊朗真的与中国联合起来,那将是以色列无法承受的巨大威胁。
事实上,以色列可能并不害怕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即使伊朗拥有核武,美国的威慑力仍使得伊朗不敢轻易使用。然而,以色列最害怕的,是失去空中优势。以色列依赖空中力量来维持在中东的军事主导地位,一旦这一优势丧失,它在该地区的地位将岌岌可危。因此,以色列非常重视美中军事力量的对比,尤其是在F35与中国歼35战机之间的较量。若以色列失去空中优势,这对他们来说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那么,是否美国和以色列联手上演了一场短短12天的空战,目的是为了转移对伊朗核设施摧毁与否的公众注意力,掩盖真正的战略意图呢?如果这一切真如某些分析者所言,那么我们或许生活在一个政治表演的世界里,许多看似复杂的地缘政治冲突和经济摩擦,或许都不过是西方政客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上演的政治剧。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可能性,或许我们永远都无法知道真相。或许随着时间的推移,更多的秘密会逐渐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