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成立“美国党”,特朗普回应:荒谬
(一)马斯克为何创立“美国党”?
马斯克近一年来的行为显示出他对政治的浓厚兴趣。最初,他通过与特朗普建立关系,试图借助“亲密盟友”的身份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特别是在担任政府效率部负责人期间,马斯克多次提出改革美国政府机构的计划。然而,随着两人理念上的差异逐渐显现,马斯克于5月底决定离开政府效率部,并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成了特朗普政府的“替罪羊”。不久后,马斯克与特朗普因“大而美”法案等问题开始公开交锋。
特朗普对“大而美”法案充满信心,他称其可能是“历史上最伟大且最重要的法案”,并强调该法案为美国带来了空前的减税、边境安全以及数百万的就业机会。与此相反,马斯克则强烈批评该法案,认为它是“极其疯狂且破坏性的”,会导致美国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的消失,并对国家造成严重的长期损害。
最初,马斯克和特朗普因在放松监管等问题上的相似立场而走到了一起,他们都希望借此机会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然而,在政府支出和新能源发展等核心议题上,双方的矛盾愈加深刻,最终导致彻底决裂。马斯克虽然在特朗普政府内失去了政治话语权,但他显然不会就此退出美国政治舞台。
5月30日,特朗普与马斯克在白宫记者会上的互动标志着两人的公开裂痕。特朗普为马斯克关上了一扇门,但马斯克毫不犹豫地决定开辟一条新路。他迅速宣布,如果“大而美”法案通过,他将立刻成立一个新政党,并誓言让所有支持该法案的共和党议员在初选中落败,“即使这是我在世上做的最后一件事”。
果不其然,就在特朗普签署“大而美”法案的次日,马斯克便正式宣布成立“美国党”。
(二)马斯克的“美国党”能获得多少支持?
7月4日,马斯克通过他所掌控的社交媒体平台发起了一项民意调查。在124.9万名参与投票的网民中,约有65.4%的支持者表示赞同成立“美国党”。而在更早之前的6月初,马斯克通过另一项在线调查获得了超过550万人的投票,其中有80.5%的人表达了对组建第三党的强烈支持。
这些民调结果揭示出许多美国民众对现有两党制的深刻不满,也反映了他们希望通过新的政治力量打破长期存在的政党垄断。马斯克的口号“为了把自由还给你们”进一步吸引了大量关注。然而,尽管这些民调显示出支持的声音,但马斯克的“美国党”仍处于非常初步的阶段,未曾提交正式注册文件,也没有公布完整的政党纲领。
不过,马斯克在回应网友提问时明确透露了一些政策主张,例如削减国家债务、推进负责任的财政支出、加速AI技术的创新、减少能源领域的监管以及鼓励生育等政策。这些政策细节使得他的政治主张逐渐清晰,但在很多议题上,马斯克与特朗普的立场并无太大区别。唯一的不同点是,马斯克认为现有的共和党政策只会加剧美国的债务危机,形同“债务奴隶制”。
然而,尽管两人在某些社会议题上的立场相似,马斯克的“美国党”在许多方面仍然被看作是一种负气之举,缺乏独立的政治基础,并不被美国两大主要政党所看好。部分民主党人士甚至将马斯克的举动视为“笑话”,而共和党人士则警告他,如果继续如此下去,最终可能会丧失原有的支持,成为“无党派人士”。
(三)在美国能否成功建立第三政党?
实际上,美国并非只有两大政党。除民主党和共和党外,已经有上百个合法注册的政党,包括自由党、绿党、独立党等。这些边缘政党已经存在了数十年,参与了联邦和州层面的选举,甚至曾经推出总统候选人。然而,这些政党虽然努力与两大党竞争,最终都未能成功突破两党的垄断,获得了极为有限的选票。
根据统计,自1853年以来,美国的总统从未出现过第三党成员。即使是国会议员、州长、州议会议员等职位,第三党候选人的出现也极为罕见。美国现行的选举制度实际上大大限制了第三党的崛起,包括数十项限制投票权的法律、在选举中采取的“赢者通吃”制以及非常有限的辩论机会等,都严重偏向两大党,使得第三党几乎没有崛起的空间。
历史上,曾有一位亿万富翁尝试创立第三政党——罗斯·佩罗于1995年成立了“改革党”。尽管在1992年和1996年的总统选举中,佩罗分别获得了19%和18%的普选票,仅次于两大党候选人,但由于选举人团制度的制约,佩罗始终未能取得实际的政治权力,最终“改革党”也迅速解散。
对于马斯克的“美国党”而言,面临的挑战尤为严峻。尽管他可能仅仅期望在参议院争取到2到3个席位,在众议院拿下8到10个席位,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几乎不可能。更重要的是,尽管美国选民普遍对现有两党制心生不满,马斯克的“美国党”缺乏坚实的选区基础,而且其政策主张也未必能完全迎合广大选民的需求。尤其是对于工薪阶层和农村选民而言,马斯克的政策或许并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综上所述,从美国的政治结构与选举制度来看,第三政党想要在美国政治中占有一席之地极为困难。马斯克的“美国党”可能在短期内不会对两大党构成实质性威胁,最多也只能扮演一个搅局者的角色。也许,正如特朗普所言,马斯克成立“美国党”不过是为了“找点乐子”。
——作者:丁建庭
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