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执导的《活着》,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是一部深刻描绘近现代历史变迁中普通人命运的经典之作。
影片以主人公福贵跌宕起伏的一生为主线,将个人命运与时代洪流紧密交织,向观众抛出一个沉重而深刻的问题:
人生仅仅是麻木地活着吗?
答案,在福贵及其家人历经磨难的坚韧身影中,逐渐清晰。
一、苦难铸就的生存底色。
影片开场,福贵是养尊处优的地主少爷,却因沉迷赌博输光家产,气死父亲,从云端跌入谷底。随后,他被抓壮丁卷入战争,九死一生后回到家乡,却发现母亲已离世,女儿凤霞因高烧成为聋哑人。此后,大飞跃、大饥荒、大革文化命等灾难接踵而至,福贵一家在这场时代风暴中艰难求生。儿子有庆为救县长夫人献血过量而死,女儿凤霞难产大出血离世,妻子家珍在接连的打击下病逝,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也相继意外丧生。最终,福贵与一头老牛相依为命,在岁月的沧桑中独自前行。
这一连串的苦难,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砸在观众的心上。在物质匮乏、社会动荡的年代,福贵一家仿佛置身于无尽的黑暗之中,每一步都走得艰难而沉重。他们的生活,没有安稳,没有保障,只有无尽的苦难和挣扎。然而,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我们看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福贵在经历了家破人亡的痛苦后,没有选择放弃生命,而是依然坚强地活着。这种在苦难中不屈不挠的精神,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活着,不仅仅是为了生存,更是对命运的一种抗争。
二、亲情支撑的生命力量。
在福贵艰难的人生旅程中,亲情是他坚持活下去的重要支撑。家珍,这位善良、坚韧的女性,始终不离不弃地陪伴在福贵身边。无论福贵是富家少爷还是落魄农民,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她都默默承受着一切,用自己的爱和关怀温暖着这个家。在福贵被抓壮丁期间,家珍独自承担起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任,用柔弱的肩膀撑起了整个家庭。当儿子有庆意外离世时,家珍悲痛欲绝,但她依然坚强地面对生活,因为她知道,还有女儿凤霞需要她的照顾。
福贵对家人的爱同样深沉而真挚。他努力工作,只为了让家人能够吃饱穿暖;他在战场上历经生死,心中却始终牵挂着家中的亲人;面对女儿凤霞的聋哑,他四处奔波,希望能为她找到一条出路。在凤霞结婚时,福贵眼中满是欣慰和喜悦,他为女儿的幸福而感到骄傲。这种浓浓的亲情,让福贵在苦难中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也让他更加坚定了活下去的信念。
三、乐观铸就的生命韧性。
尽管生活充满了苦难,但福贵一家始终保持着乐观的生活态度。他们用幽默和调侃来化解生活的压力,在困境中寻找着生活的乐趣。在皮影戏的表演中,福贵和春生忘却了战争的残酷和生活的艰辛,沉浸在艺术的世界里。家珍在面对生活的重重困难时,也总是以微笑面对,用自己的乐观感染着身边的人。
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让福贵一家在苦难中找到了生存的意义。他们明白,生活虽然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只要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困难,就一定能够度过难关。正如福贵所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他们在苦难中绽放出了耀眼的光芒。
四、活着,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活着》告诉我们,人生不仅仅是麻木地活着,而是在苦难中坚守,在困境中抗争,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福贵一家虽然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尊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活着的真谛:
活着,是一种责任,是对家人的承诺;
活着,是一种勇气,是对命运的挑战;
活着,是一种信念,是对未来的期待。
在当今社会,我们或许不会经历像福贵一家那样的苦难,但生活中依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和困难。当我们面对这些困境时,不妨从福贵一家的身上汲取力量,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因为,只有活着,我们才能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感受生命的美好与珍贵。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在有限的人生中,绽放出属于自己的无限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