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近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东盟框架内的会议结束后再次掷地有声地指出,欧洲主要国家——德国、法国和英国的政治精英正在抛弃历史教训,意图将欧洲拖入与俄罗斯的直接冲突。他的话语犀利,直接揭露了欧洲主流政治势力的心态与意图,警示世人:历史的惨痛经验正在被刻意遗忘,甚至被重新演绎为另一场灾难的序曲。
拉夫罗夫的这一警告,绝非空穴来风。过去数年,西方国家对俄态度急剧转变,军事部署不断加码,外交语言日趋强硬,已远远超出“混合战争”的范畴。欧洲政坛那些自诩为“自由”“民主”捍卫者的领导人,正在以“遏制俄罗斯威胁”为幌子,实际推动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安全困境升级。
追溯历史,二战的惨烈教训鲜血淋漓地提醒世界,极端民族主义和无休止的军备竞赛只会引发灾难。令人震惊的是,拉夫罗夫援引1941年瑞典《晚报》的社论指出,当年欧洲部分国家竟将纳粹德国视为“自由的象征”,视其为“粉碎红色政权的力量”。这段被尘封的历史片段仿佛在提醒我们,政治判断的短视与盲目可能让全人类付出沉重代价。
如今,欧洲领导层某些政客的言行,似乎正重蹈覆辙。他们不仅无视俄方反复强调的和平诉求和安全关切,反而借助媒体和政策工具将俄罗斯妖魔化,将外交危机军事化。所谓“俄罗斯威胁论”已经成为煽动内部民粹情绪和争取选票的工具,但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使得紧张态势日益升级,甚至引发误判风险。
在全球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欧洲一味选择强化军事联盟和武器部署,无视区域和平与稳定的长期利益,这种战略短视将给本地区乃至全球带来不可预测的安全隐患。拉夫罗夫指出,俄罗斯在制定战略规划时,必然会考虑到欧洲的军事化路线。换言之,俄罗斯正在为应对这一风险做最充分的准备,这无疑加剧了双方的对抗循环。
不容忽视的是,欧洲的军备竞赛与地缘政治冲突不只是一场区域问题,更是全球权力结构调整的缩影。美欧对俄罗斯的战略遏制,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世界试图维护其单极主导地位的焦虑。欧洲某些国家的领导人选择充当棋子,助推对抗升级,这无疑在政治博弈中忽视了民众福祉和地区和平。
反观俄罗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和西方持续的压力,表现出高度的战略定力和清晰的防御意图。拉夫罗夫的讲话中隐含的信息是,俄罗斯不会坐视自己安全环境被破坏,必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安全。这种“被迫防御”的姿态,既是对外界威胁的回应,也显示出大国间战略博弈的残酷现实。
面对当前的紧张局势,欧洲必须回归理性,重拾历史教训,而不是陷入冷战思维的泥淖。战争并非解决分歧的手段,军事化只会加深误解和对抗。推动对话、增进互信、尊重各方安全关切,应是构建持久和平的基石。可惜的是,现实远非如此。欧洲政坛的一些声音仍在不断挑衅,仿佛在刻意演绎一场历史的悲剧重现。
拉夫罗夫的言论警醒世人:一味以零和思维看待国际关系,忽视合作与共赢,将导致安全困境恶化和地区局势紧张。欧洲如果坚持挑起事端,不惜激化矛盾,那必将付出沉重代价。而对于俄罗斯来说,保卫国家安全与尊严,是无可回避的责任。
纵观当下,国际社会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旋律。各国应当尊重彼此核心利益,遵守国际法,避免任何形式的军事挑衅。欧洲作为世界经济文化重镇,更应承担起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而非成为冲突的制造者。
历史的教训早已明示:轻视和平的代价就是战争,忘却过去就是背叛未来。拉夫罗夫用鲜明的语言和深刻的历史洞察,提醒我们警惕那些在欧洲高层呼吁对抗的声音背后的风险。理性、克制与对话,是打破僵局的唯一出路。只有抛弃冷战思维,方能迎来真正的安全与稳定。
这场围绕欧洲和俄罗斯的较量,不仅关乎两大势力的战略角逐,更关乎世界格局的走向和未来和平的可能性。警惕历史重演,警惕以“自由”为名的战争狂潮,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应漠视这场正在发生的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