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叶思慧
暑热炎炎,你在手机上预约好车辆,头顶烈日在路边等候,此时电话响起,另一头的司机师傅告诉热得大汗淋漓的你:“因故无法接单,请你取消。”上述一幕场景是王女士近期的亲身经历。王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近日,记者发现,各社交平台上关于“网约车拒接单”的“吐槽”众多,其中以“一口价”“特惠快车”尤甚,让不少在大太阳下候车的乘客十分恼火。为何司机有客却拒接?记者对此进行调查采访。
心声:“特惠快车”没钱可挣
网约车行业 “一口价”(或称“特惠快车”)订单价格由系统根据里程、时长及起终点供需等因素综合生成,固定价格通常为普通实时订单的6-9折。
网约车平台上的“一口价”订单
记者打开“滴滴” “高德”等打车平台,发现“一口价”用车选项常被置于显眼位置,部分平台甚至将其设为乘客呼叫时的默认勾选项。“打车时我会优先选‘特惠快车’,费用相对较低,堵车也不额外计费。”市民张女士道出了不少乘客的选择偏好。
然而,对于司机而言,“特惠快车”订单却意味着“无利可图”。“没钱挣!”这是连日来多位受访司机师傅的共同心声。他们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单“特惠”收入,扣除平台抽成、车辆燃油或电费成本后已所剩无几。尤其当下高温天气,持续开启空调更大幅增加运营成本。“基本是白忙活。”一位司机无奈表示。
困境:“不得不接”的压力
既然利润微薄甚至亏本,司机为何不直接拒绝接单?记者调查发现,不同性质的司机群体面临不同的“不得不接”的压力。
“不通过平台接单,一天就有一半时间在‘空跑’。”巡游出租车司机王师傅坦言。互联网出行普及深刻改变了乘客习惯,路边扬招乘客锐减。巡游出租车司机为拓宽客源,不得不接入网约平台,但每单均需向平台缴纳抽成。对于本身需向租车公司缴纳“份子钱”的巡游车主而言,这笔额外支出进一步摊薄了本就不高的利润。记者梳理相关投诉发现,接单后诱导或要求乘客取消订单的情况,也以接入平台的巡游出租车为主。
对于专职网约车司机,拒接“特惠快车”单则可能影响其后续接单质量。目前,各平台公司通常将司机接单类型、数量与日常考核、奖励发放及派单权重(影响接到优质订单的几率)挂钩。司机李师傅表示:“为了提升权重接到更好的单子,硬着头皮也得跑‘特惠’。” 但他也提出:“乘客既然选择了低价单,是否应对服务期望相应调整?”值得注意的是,记者梳理投诉信息发现,围绕“特惠快车”订单,乘客对司机服务态度差、体验不佳的投诉相对集中。
监管:将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平台企业价格
一边是乘客对低价出行的青睐与平台推广,一边是司机在成本压力与平台规则下的艰难运营,矛盾日益凸显。
针对此现象,记者采访了相关行业管理部门。省道路运输管理局相关业务部门表示,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相关条例,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下步,行业管理部门也将协调市场监管等部门,研究出台政策法规规范平台企业价格行为。
值得深思的是,“特惠快车”定价争议并非孤例,它折射出网约车行业在规范发展进程中的深层挑战。从早期的快速扩张到如今的规范发展,网约车作为解决城市出行难题的新业态,仍需破解平衡监管与创新、协调新旧业态关系、应对技术变革等多重课题。尽管前路需持续探索,但行业在坚守安全底线、优化运营效率、保障各方权益等发展方向上,已形成基本共识。
责编:叶思慧
一审:叶思慧
二审:王海燕
三审:刘乐
来源:华声在线·网站